发信人: 7664002(源)
整理人: tf386930(2002-07-20 20:19:09), 站内信件
|
我是在前行的列车上看完这本《荒芜之旅》的。
虽然作者何顿在他的序里再三强调:这不是一本严肃的书。理由是严肃这个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爱情。可是这本书却实实在在地花了作者两年多时间,前后修改了五稿。
书中写了一个书商的故事,一个自黄泥街奔向北京的奋斗着的书商的故事。主人公张逊是一位拥有硕士学位的知识分子,言必称老庄。贫苦的生活却使他对金钱产生了疯狂的欲望;他是一位编辑,早已拥有一个城市户口,可是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农民。他曾经有一种疯狂的征服欲,要征服城里的男人和女人。其实,像张逊这样由农民转成城市人的知识分子,是很难把握的。他们的心态与从小就生长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就是不同。他们很敏感。他们一开始是被城市人瞧不起的,这种瞧不起深深地伤害了他们,促使他们充满了征服的欲望。拼抢、捕捉、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和绝不错失任何一个机会都是他们的特质。他们征服城市女人的欲望,事实上就是一种爱与恨的转嫁。
张逊对方林的爱,对徐红的爱,或多或少是建立在这种转嫁之上的。方林曾经是张逊的年青时代暗恋过的情人,二十多年前,当张逊还是年轻的农民时,方林是一位漂亮的知青,方林在张逊眼里是高不可攀的。他觉得方林是他心目中的一只蝴蝶,而他什么都不是。“她曾经让我那么自卑,那么忧伤,也就是她让我不甘向命运低头。”张逊对方林的眷恋不单单是一种征服欲,也怀有一种对最初最真暗恋情结的留恋。至于他的第二个妻子徐红,就在早几年前,这个省会城市长大的女人,对他的乡下亲戚和父母时常表示出一种轻蔑,那时的张逊很为自己的农民身份感到卑微和羞耻,而现在他丝毫不用在乎自己曾经是农民,他感觉“妻子现在完全归顺他了”。城市女人的清高与市侩,在张逊的金钱价值下面灰飞烟灭。
可是生长在城乡两个不同环境的人的心态,一旦形成文字,感觉便有些怪怪的,作者没有进一步挖掘。张逊觉得,生命就其本身意义来说就只是一个过程,因此他觉得应该享受生命的每一天。今年四十岁明年就是四十一后年就是四十二。过一天就永远没了这一天。当他得到的金钱的价值达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意义就从价值转换成数字了。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要好好的善待自己和享受自己的成功。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生是一个过程,无论你多么强霸或多么弱小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总会遇上令你欣喜或荒唐的事情;你总会有成功或失败;你总会遇上你热爱的男人或女人,不是一个而是一个又一个;你会走进平静、冷漠或者孤独;你会觉得黑夜或死亡就在前面不远。
一个人进入中年也就产生了困惑意识,对自己走过的路产生了怀疑,对自己一贯坚持的东西也有了动摇。人活在世上是追求什么呢?“是追求自己爱的东西。”张逊是这样说。可是当一个人懂得生活的时候,他已经老了。张逊在不断征服城市和城市女人的同时,他也是孤寂的。一种荒芜伴着他的人生之旅。
---- 梦里,拈一把桃红的妩媚,
让它轻轻的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