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雪狐(zzx225)>> 红楼梦——漏网之鱼 (全本)>>红楼梦——漏网之鱼(之三)?

主题:红楼梦——漏网之鱼(之三)?
发信人: zzx225(雪狐)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4 23:53:08), 站内信件
                     之三   阴霾一生

    也许用此来形容曹雪芹的一生更为合适。

    记得曾有的书中谈到曹的书画,称其以卖书画谋生,《石头记》的诞生也因此。我却怀疑,他是为了活着而写《石头记》,还是为了《石头记》而活着。我不清楚卖画挣钱还是写一本无法见天日的小说挣钱。也许计较这些本无意义,但《石头记》的诞生决不能简简单单认为纯是谋生需要。

    “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本书在著者本身,已经等同于其生命。这是一本惨痛的回忆,回忆本身的痛苦已经足以淹没一个命运多劫的诗人!

    这本书也不会给给著者带来多少好处。曹雪芹没落的旗籍子弟的背景免除了他很多的麻烦,如果是一个标准的汉人,不知道这本书会给他带来多少灾难。即便如此,曹的一次次搬家,也许就给《石头记》有关。书的流行,也只是通过亲友的借阅传抄,靠书卖钱恐怕是很难的事情。

    文字狱的驱逐不去的阴影注定了《石头记》阴暗的前生,虽然不胫而走,脍炙人口,但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书著者是谁,即便今天仍然还有争议。

    对它的评价,也是毁誉各半,喜欢的人爱不释手,“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憎恨的人恨不得将此书焚尽烧绝,——诱引妇女,失节辱行——甚至诅咒曹家打入阿鼻地狱!

    《石头记》诞生不久就因其绝代的风华名动京华,但其抄本价值数十金,令多少人只能望书兴叹,神思梦绕;在其流传的近(也可能多于)四十年的时间内,始终没有“精明”的商家伺机而动,大赚一笔,一块肥肉摆在面前,却没有人动。莫非它有毒?

    直到乾隆五十六年,才出现了第一套排印本,却已经是百廿回的《红楼梦》,从此“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石头记》获得了“新生”?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