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mellia_l()
整理人: byia(2000-04-26 01:16:17), 站内信件
|
在14部金著中,射雕三部曲里都完整的表现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在描写
少年成长历程这一点上和其他故事大不相同,而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多姿多
彩更是引人入胜,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读者的目光跨越整个东方世界的
广阔地域,从大漠,江南,到终南古墓,冰雪昆仑,海外奇岛,蛮荒黑沼。
目睹了复杂众多的生动人物,更有成吉思汗,拖雷,忽必烈,朱元璋,常遇春等
历史人物点染其中。这一切构成了射雕三部曲的背景,使得这些绚烂的武侠
人生更加动人。
关于人的成长,生命力的积蓄和培植,人格的建立和表现等主题,这三部
小说刻画得极为生动且富有思想。三个主人公从十岁左右就在书中有非常
出彩的表现,人物性格从一开始就很生动突出,随着年纪长大不断发展,
逐渐成熟并在各种情节冲突中表现出来。这种特点,在金庸的其他小说里
并不具备,在金庸以外的武侠小说里更缺乏例子,能相提并论的更少。
比如侠客行中,“狗杂种”在他离开摩天崖之前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碧血剑
中的袁承志在他少年时期也没有什么由他本身引发的故事,只是故事刚好从
他小时候开始而已。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更是从一开始出场就已经是华山派的
首席弟子,是享有较高武林地位的青年才俊了。
郭靖是新武侠小说塑造人物的一个里程碑。在射雕三部曲所创造的世界中他
可看作是价值的建立者,是人格成长的指向。杨过和张无忌一个是从仇恨的
深渊里向上找到郭靖所体现的理念,一个是从宽恕和爱中实践这一人格。
郭靖所建立的道德价值可以由一句金迷们都很熟悉的话来体现,“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但这并不是他本心所信奉的格言,或者说他并不是为这一格言
而奋斗,也不是因此句而被激励。这一句话,首先是说给杨过听的。
小说中他说出这句话的情景是: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
本份,但这
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
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
『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
,将来成就定然远胜於我,这是不消说
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著『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八个字,日後名扬天下,
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虽然郭靖并非抱着什么“名扬天下,万民敬仰”的热望来守襄阳,但他
仍以这句话来激励杨过,而确实要有这种荣誉的召唤才能使杨过成长,当然,
也是因为杨过的才华配受这样的召唤。
杨过所体现的是一种平凡英雄的奋斗历程,也即他所表现的是这样一种
人生场景:从小就处在要不断向上奋斗的压力之下,在受人轻视、欺负的环境
或想象中成长,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对被轻慢被排斥的感觉非常抵触,面对
外界常常是警惕的疏远的。因此郭靖这个世界对他的召唤必然至少要唤起他的
荣誉感,归属感,使他从"在世界的孤独"中得以解脱。
但为了突显杨过心理上转变的强烈,在神雕第二十回里金庸甚至不惜使他
表现得卑鄙甚至近于无耻,和此前的具有明朗性格的杨过判若两人。
试看如下段落:
杨过怔怔的望著她,缓缓的道:「你眼中为甚麽有泪水?」小龙女拿著他的手,
将脸颊贴在他手背上轻轻摩擦,柔声道:「我……我不知道。」过了片刻,道:
「定是我 太喜欢你了。」
杨过道:「我知道你在为一件事难过。」小龙女抬起头来,突然泪如泉涌,
扑在他
的怀里,抽抽噎噎的哭道:「过儿,你……你……咱们只有十八天,
那怎麽够啊?杨过轻轻拍著她肩膀,轻轻的道:「是啊,我也说不够。」小龙女
道:「我要你永远这麽 待我,要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
杨过捧起她的脸来,在她淡红的嘴唇上轻轻吻了一吻,毅然道:「好,
说甚麽也得去杀了郭靖、黄蓉。」舌尖上尝著她泪水的咸味,胸中情意激动,全 身
真欲爆裂一般。
这是何等的自私,为了一己的“全身真欲爆裂一般”情欲激荡,不惜践踏
世间一切道德,这是后来的“为了救王将军之命,从江西赶到临安,四日四夜,
目不交睫,没睡上半个时辰。他和王将军素不相识,只是怜他尽忠报国,却被
奸臣陷害,便这等奋不顾身的干冒大险,为王将军伸冤存孤”的神雕侠吗?
我们再看,
杨过道:「王爷不须烦恼,小人这便进城去取郭靖性命。」忽必烈摇头道:
「那郭靖智勇兼全,果然名不虚传,今日一见,
更令此事棘手之极。」杨过道:
「小人在郭靖家中住过数年,又曾为他出力,他对我决
无防备之心。常言道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忽必烈道:「适才攻城之时,你站在我身旁,只怕他在
城头已然瞧见。」杨过道:「小人已防到此著,攻城之时,与龙姑娘均以
大遮眉、
皮裘围颈,他决计认不出来。」当你读到这里怎么能不为之齿冷!如此忘恩负义 ,
和民族敌人卑屈来往,这是后来以德报怨,宽恕郭芙的神雕侠吗?
当小龙女龙潜深潭,杨过在他足以自立的十六年里才真正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摆脱什么“伯父伯母都对我不好,师父师兄弟都欺负我”的阴影笼罩之后最终
成为一代大侠,达到他生命中最灿烂的颠峰。如此自由自在,在江湖上广交朋友 ,
为郭襄大办“寿”辰,一时竟能和同时举行的英雄大宴争辉。杨过这一举动,
看来只是一时意气风发做的,实则和他的心路历程大大的相关,也许杨过自己
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的奋斗一生,只是为了扬眉吐气,只是为了向他想象
中的价值评判者(郭靖黄蓉)证实自己的价值。所以他的武功--黯然销魂掌也
暗示了这一点:这种人生,只有处在负面情绪(自卑,仇恨,妒忌)的刺激下
才能发出光彩,只有处在一种自造的或臆想的悲情当中,才有动力不断进取。
对于这种人生,没有要坚守的道德,没有一定要实践的原则,只有一些幻梦般
的感情,这感情因为他在人世间再没有得到过(或应该说再没有感受过)而被
执着固守,成为他在世间的唯一寄托。我指的是他与小龙女的感情。
小龙女没有姓名,没有源头,对世人漠不关心,美丽而无情,正符合偶像派星迷
的爱好,真让人怀疑她是不是林朝英的传人,何以对当时遍地苦难没有丝毫恻隐
之心。在襄阳几进几出,在黄蓉有身的危急时刻竟然说出漠视襄阳人性命的话,
对比杨过在目睹蒙古军的暴行时的心里活动,“定要多杀几个鞑子”,小龙女的
冷漠尤其明显,可使人可以悟见杨过飞扬勇决的个性何以会多次反复的真正原因 。
什么原因呢?从书中反复说到,杨龙二人入襄阳,小龙女是为了杨过要来杀郭靖
黄蓉,而杨过则是为了小龙女,两个人都将对方看做生存意义的指向,其余的什 么
国家什么襄阳居民性命对他们都毫无价值,至少对小龙女来说是这样的,甚至到 后来
都没有改变。自然“我爱你胜过一切”这种表白是很能感动包括当事人在内的许 多人
的——毕竟人心如水,能如此执着于某样东西的心灵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无论如 何,
仅为了一己情爱就不辨是非甚至不惜为非的人给人世带来的痛苦要多于欢乐,对 杨过
的一生这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全书结束时,情调也非常伤感: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
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
“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杨过在十六年的自由生活中充分发展了他的侠义一面的性格,随着小龙女的出现 而
再终结。要再回到活死人墓去,陪小龙女守墓终身,他和小龙女的“至阴至静” 的
性格和处世哲学是格格不入的,这在书中也一再表露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
自郭襄眼里看来这种结局令人伤心,但失落的又何尝只是郭襄呢?
杨过和小龙女何以会互相视为生存意义的指向呢?自然是因为在世间他们找不到 任何
意义,若杨过不曾来过,小龙女将会在古幕终老而不会有任何无法忍受的感觉, 若杨过
不曾爱她,在学艺后离墓闯天下,她在杨过身上投射的对世界的依恋也会淡去而 不会有
任何痛苦。对于小龙女心如止水的人而言,她不会受任何意义缺失的痛苦情绪折 磨。
所以有人评论说她的出墓及爱杨过,就如神来到人间一样,只是“应迹”,所谓 应迹
就是“随缘”“因愿”,而神本身对于人间的一切则是毫无牵挂的。
相对比而言,射雕中郭黄二人是爱对方犹如爱自己,他们没有这种意义缺失的
煎熬。黄蓉是美丽而有趣的人生,郭靖是刚强而广阔的人生,即使二人不曾相遇 ,
他们都会是一个有趣故事的生活的主角,而不会是老顽童说的什么拉屎睡觉“老 顽童
听了烦也烦死了”(没有杨过的小龙女多半是要过这种烦死老顽童的生活的)的 无趣
故事。郭靖离开大漠前,射雕、驯马、两军交战,已经可以写一部《金刀驸马是 怎样炼成的》
上集了。而黄蓉在江南游戏风尘,偷馒头、耍弄四鬼、老候,更可写一部《离开 桃岛的日子》。
二人相遇后一起经历了彼此生命中的危机时刻,郭靖被刺伤后密室疗伤,黄蓉被 掌伤后
背负求救,生死相依,都不曾丧心病狂到要杀害无辜以保全自己。黄蓉在密室疗 伤时
曾经起意要杀傻姑,但想到“靖哥哥不答应。即使他嘴上不说,我也难受”于是 罢手,
这一细节体现了郭靖是这个二人结成的“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守护神。难道他们 不明白
自己任何一个人都比傻姑有价值吗?为什么要如此顽固地坚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 价值呢?
黄蓉大可以象杨过那样"胸中情意激动,全身真欲爆裂一般"发狠把傻姑给杀了, 黄蓉是
"小妖女",难道邪蛮的天性不比杨过从市井里带来的自私天性更强烈吗?只是她 和杨过
的重要不同在于,她知道郭靖所体现的价值是好的,并且为了郭靖愿意一起成全 这些
价值。他们二人但愿“一同生,一同死”,这六字是郭靖传书给黄蓉时写的,在 金庸
的武侠小说里,这样明白坚定的“爱情宣言”绝无仅有。其坚贞和强烈只有比杨 龙的感情
更甚。这种感情本身就是美好的了,和世间斑杂的欲念相比,更是高贵的。因为 这种爱情
没有以爱情的名义凌驾于生命中的一切责任和理念之上,相反的,这种爱情要成 全这
一切,见证这一切,因为爱情本身和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乃是同一的。
我们来看射雕的结尾
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後, 辞别拖雷, 即日南归。
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散处长草之间,不禁感慨不已,
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
何日方得太平。正是:
兵火有馀烬,贫村□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世人苦难之深,在杨过时代只有更甚。而杨过却就此到“终南山后,活死人墓” 里
“绝迹江湖”去了,做广陵之绝响,而弃人世若敝履。和小龙女枯对古墓,追寻 幻梦,
宁不惘然!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