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雪狐(zzx225)>> 红楼梦——漏网之鱼 (全本)>>红楼梦——漏网之鱼(之一)?

主题:红楼梦——漏网之鱼(之一)?
发信人: zzx225(雪狐)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4 23:53:08), 站内信件
    清王朝有两最——文字狱之最and禁书之最;但《红楼梦》却能够公然付版发行,不知道算不算一条漏网之鱼?

                      之一  生于忧患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说起最严重的王朝肯定非清莫数,即便位居次席的明王朝也是实难望其项背,所以为此,主要是清王朝的少数民族统治,汉族文人的反抗多行诸于笔端,而清统治者敏感程度实在也是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继之就是血腥的屠戮。

    清朝最早的较大的文字狱,是康熙二年时的庄廷鑨刊刻《明史》案。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刊刻《明史》被人告发。庄廷鑨被刨棺焚尸,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刻字、印刷,甚至卖书、买书的人等,共有七十多人被杀,还有几百人充军边疆。继之的大案有康熙五十年的戴名世案,雍正三年的汪景琪案,四年的查嗣庭案。最“无知无畏”的是曾静案,这个痴迷的弱书生,居然凭一个姓氏想策反岳钟琪,最后搞得数家满门抄斩或者放逐。

    清初的几个帝王对文字狱的态度是一致的封杀,斩草除根,杀一儆百。但也各有特点。康熙帝相对于后来者仍然算是一贯作风的“失之于宽”;雍正帝素来严酷,但也软硬结合,还期望通过教化达到目的,曾静案就赦免了曾静的死罪,颁行了《大义觉迷录》希望“以理服人”。不料反而起到了反面的作用。到了乾隆上台伊始,发现这些“刁民”难以教化,立即封杀老爸的《大义觉迷录》,处斩曾静;开始大兴文字狱,先后有杭世骏案、胡中藻案、徐述夔案、钱谦益案、王锡候案等等,达到了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高峰。

    清朝前期屡兴文字狱,总计有一百多次,而且处刑极为严酷,搞得人人自危,许多知识分子不敢涉及政治,只能埋头考订古书。当时有个叫梁诗正的老臣,总结出这样一条处世经验:“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即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

    乾隆十九年已经有了《石头记》的重评本,因而倒推曹雪芹开始创作《石头记》必然在文字狱最黑暗的乾隆的初年,因而也才会有石头记的开宗明义“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等掩耳盗铃之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