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
整理人: zhzl(2000-01-16 13:46:06), 站内信件
|
如空:我评古龙
近读古龙的小说《浣花洗剑录》并未产生曾经预想过的感觉。对古龙的武侠小说 自已早有心愿,但读了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后再读古龙则有些比较在所难免, 但总的感觉是值得一读。
一、情境
对于武侠小说来说,武和侠应做为重点,不论是事件的起因和发展都离不开武林 的争斗和正邪的矛盾,这是武侠小说的必写之处,古龙也不例外。但古龙小说在 写武林事件的同时,还着重抓住情境来写人物的心境和预示未来。“没有车,没 有马,…………秋风渐紧,落叶飘飞,黄沙道上,风尘漫天。”这种情境的描述 比比皆是,给我们在为主人公命运关注的同时,得到一种情境跃然的强烈感受。 有时的情境虽是空无漂渺的,但适当的议论也给了读者另一种绝非空灵的感染。 《浣花洗剑录》并未脱去武侠小说的某些必要因素,但古龙在这之中掺进自已的 文学感受和情境的扶托,为武侠小说的写法作民有效益的探索。
二、空白
在情节上,《浣花洗剑录》并非完美,我感觉有点虎头蛇尾,一些本应形成立体 化情节的因素没有被作者强化而留下的空白。在以白衣人挑战中华武林的事件中 ,夹杂着“五行宫”的争斗和泰山武林大会的支线,这本应为小说产生立体结构 的创造良好条件,但古龙没有继续加剧这中多层次的描述,仅把主线故事做了好 多的陈述,没有发掘好其他支线对此小说的烘托作用,使此小说失之单薄。因为 小说的主题并不是由一个的故事完整所决定的,而是由故事中的人和人的作事准 则闲情逸致定的。因此,《浣花洗剑录》没有成为一篇非常值得鉴赏的古龙名篇 成为读者的遗憾。
三、人物
《浣花洗剑录》人物的个性还不是非常鲜明的,主人公张宝玉的出场给我们的感 受比较新鲜,有点象《天龙八部》的段誉,但虽着故事的展开,宝玉的个性的张 扬没有得到新的发展,他应该是聪明加风趣的大智大愚的角色,但这在小说发展 的过程中没有更为完美的体现,但作者给我们的是一个心灵的激发所产生的武侠 英雄的过程,这也将一个道里交给了读者:即没有思考就没有智慧,问别人不如 问自已,别人告诉你的是你的东西但无法揉进你自已的东西里,只有自问才是解 决疑问的最佳方案。而小公主有点令人琢磨不定,性格上她有点象阿紫,但行为 上她还没有阿紫的那种爱恨交织的行为,但我们不可不说,宝儿和公主是天生的 一对。
四、回味
作者是孤独的,因此小说中反映的东西也令我们有着强烈的孤独的感受。铁牛这 个人物的出现,就是要解脱作者对主人公孤独情感的羁绊。也许这种孤独是武侠 小说挖掘的最好的主题,因为智者与弱者并没有多大区别,在任何世界中,没有 人不会产生孤独,只是你是怎么看待孤独的。张宝玉在受尽冤枉的同时,也把战 胜自我当做一种奋斗,因为没有这种奋斗就很难达到自已的目标。而东海白衣人 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流行的是“寂寞让你如此美丽”,我说“孤独使你思考而 成才”。让我们回味小说最后的一段:
宝玉俯首望着他,与其说他心中得意欢喜,倒不如说他心中充满悲伤尊敬,此刻 ,微波在他脚下的,是个毕生能贯彻自已理想与目标的人,而芸芸天下,能毕生 贯彻自已目标的人又有几个?
白衣人静静地卧在沙滩上,胸膛起伏着,突然,他睁开了眼睛,瞧着宝玉,嘴角 竟似露出了一丝微笑,喃喃道:
“谢谢你。”
宝玉怔了怔,垂首长叹道:
“你为何谢我?是我杀死了你!”
白衣人仰视着蓝天高处一朵飘渺的白云,悠悠道: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是多么寂寞……”
我想古龙写到此,放下笔时,也许有一种惆怅的感觉,难道你不如此吗?
-- 您想知道金庸武侠小说中到底写了多少武侠人物吗?请到金庸武侠人物网站:http://figure99.topcool.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7.24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