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vin_Chen.pbbs@bbs.()
整理人: danielf(1998-06-19 03:48:00), 站内信件
|
[2] {李文秀睁着圆圆的眼珠,很是奇怪,道:“他……他是好人么?”计老人点头 道:“不错,他是好人。他跟你一样,在一天之中死了两个最亲爱的人,一个是他 妻子,一个是他的大儿子。都是给那批恶人强盗害死的。他只道汉人都是坏人。他 用哈萨克话骂你,说你是‘真主降罚的强盗汉人’。你别恨他,他心里的悲痛,实 在跟你一模一样。不,他年纪大了,心里感到的悲痛,可比你多得多,深得多。”} (《白马啸西风》) 金庸作品足足有一半是以民族关系为题材的,原因之一是他的人物走南闯北, 需要把读者带到那冰天雪地、大漠草原上,以增强作品奇诡的色彩;另一个原因是 要表明他自己对历史上你来我往的民族战争独特的看法。 从《天龙八部》起,《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 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民族关系大多涉及政治原因,只有《白马啸 西风》一书,通过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女孩的眼光,从实际生活出发,以民族间不同 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直接地说明“各民族的人当中,都会有好人,也会有坏人”。
在别的作品中,大多讲述了其他民族对汉族人民的压迫和暴行,而在这部作品中, 则主要讲述了汉人对他民族欠下的冤债,哈萨克人对李文秀的冤枉也是源出于汉人 强盗对哈萨克人的欺侮。 霍元龙和陈达海之流仗着武力,大肆掳掠哈萨克人,纯朴的苏鲁克在他直觉的 情感之中,恨透了“真主降罚的强盗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气泻到了柔弱的小 女孩身上。金庸在作品中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李文秀的善良,让苏鲁克,同时 也让读者看到了人心“善”的一面。 最后,金庸借哈卜拉姆的话说: “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宗教,都是真神阿拉创造的。他只说凡是最善良的,便是 最尊贵的。《可兰经》第四章上说:‘你们当亲爱近邻、远邻、伴侣,当款待旅客。’
汉人是我们的远邻,如果他们不来侵犯我们,我们要对他们亲爱,款待他们。” 我们汉人对待其他民族,难道不也该如此吗?
--
Kevin
kankan -- * Origin: NJU PowerBBS <bbs.nju.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