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谈古论金>>读金杂论>>[读金杂论之十一]张无忌的政绩

主题:[读金杂论之十一]张无忌的政绩
发信人: gzwzw()
整理人: clixfon(2000-11-06 13:30:48), 站内信件

    关于张无忌,金庸先生认为:像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
治上的大领袖。因为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第二个条件是
“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张无忌半个条件也没有。这个判断基本上
是符合实际的。由此人们对张无忌在明教教主任内的政绩普遍看轻,施爱东君编
著的《点评金庸》一书指出:“张无忌(在明教教主任上)几乎什么大事也没干,
整天就为一些个人的恩恩怨怨劳碌奔波,他的主要工作几乎都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恋爱问题,一个是亲友问题。”
    果真如此吗?张无忌不具备政治领袖的素质是事实,但上述对张无忌政绩的
评价显得人云亦云、简单武断。不具备政治领袖的条件,并不一定妨碍张无忌成
为优秀的事业型干部。明教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二,一是人心涣散,各自为政
;二是与武林黑白两道势成水火,生存发展的环境非常恶劣。张无忌恰恰比较好
地解决了这两大问题,造成了明教江湖盟主和抗元领袖的地位。
    明教人心涣散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教主之位空悬,实乃缺乏共同理想使然。杨
逍、殷天正等难以登上教主宝座,并非才干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不能为本教确定
共同奋斗目标,难以得到教众广泛拥护。张无忌在光明顶即教主位,纯属一时的
风云际会,如果不能解决好共同理想问题,他将很快面临下野的危险。难能可贵
的是,张无忌对天下大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提出了抗元兴汉的总体目标,并通
过蝴蝶谷大会使其成为明教的最高纲领。抗元兴汉这一纲领抓住了当时最根本、
最激烈的社会矛盾,使明教超越了江湖帮会的层次,简直初具现代政党的雏形。
张无忌随后在组织上采取的措施无疑也是明智的:以杨逍主理日常政务,以殷天
正及五行旗使统驭武装力量,以五散人之首的冷谦执掌监察纠劾,既充分照顾了
原有的权力格局,又使高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经此理论和组织上的整理,明教
复兴已经初见端倪,实在非大手笔莫办。
    自前任教主阳顶天暴毙以来,明教高层长期扰攘于权力之争,无心理事,基
层教众品流日杂,恣行妄为,招致江湖黑白两道公愤,终于酿成六大门派围攻光
明顶之役。明教可谓失道寡助,挣扎求存已属不易,遑论发展壮大。明教群雄拥
立张无忌为教主后,最迫切的愿望恐怕就是在新教主率领下,大规模寻仇报复。
张无忌敢于顶住来自全教上下的强大压力,主动同各大门派修好,可谓胸怀宽广
,眼光深远。和解不仅是出于张无忌个人的善良愿望,而且是明教求生存图发展
的必然选择。光明顶之役已经证明,明教无力与整个武林为敌,抗元兴汉的路线
也不允许明教继续与整个武林为敌。一旦得不到武林同道的有力支持,抗元大业
就难成气候。发展受挫必将反过来影响明教的士气和内部团结,再一次分崩离析
也并非危言耸听。万安寺营救六大门派一战,明教不惜尽遣好手深入虎穴,充分
显示出张无忌打造统一战线的决心和魄力。明教之所以能“号令到处,无不凛遵
,成为中原群雄之首”,张无忌力主团结的坚定态度起了关键作用。
    张无忌任教主后一系列政策措施,显示出他良好的大局意识,可谓“吕端大
事不糊涂”。张无忌自行离开教主位置时,明教声势之盛,几达立教中土以来之
顶峰。以他的卓异政绩,完全可以提拔为总教副教主。只是这样一来,张无忌就
成了小昭教主的副手。玉雪可爱的小昭看着张公子逊居下位,应该会很不自在吧


--
俺是一个扯淡人/俺说什么您都别当真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4.22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