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戒律院 广武版务>>武林圣火令>>网友论版务>>江湖多少事,且付笑谈中——1999年侠坛十

主题:江湖多少事,且付笑谈中——1999年侠坛十
发信人: jademan()
整理人: (2000-03-07 10:51:33), 站内信件
—————————————————————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但请通知作者一声,谢谢
                ——蒋郎憔悴([email protected])
—————————————————————


    又临岁晚,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总习惯于盘点过去一年里工作学习上的得
失,好为来年作准备,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

    武侠界自然也不甘寂寞。

    今年的侠坛风云可以用一字了得:忙!在这个末世之年人们看上去很忙,忙
入世,忙剿邪,忙冲奥……最奇怪的是,在如此忙碌的日子里,人们居然又忙着
为一场没有意义的口舌之争费尽口沫,在这闲极无聊的世纪末,群侠群殴王朔诚
为一景也,更有那金大侠忙着和大陆出版社的官司……风风雨雨颠颠簸簸,侠坛
风起云涌又一年。

    说不上炒作或其他,作为一个热心而固执的武侠迷或者说是金庸迷,我愿意
就我手头上仅有的资料和仅知的消息,在中国人的新年来临之际,为大家细数今
年侠坛的十大有影响的新闻,聊博一哂而已。

    二十世纪轰轰烈烈地过去了,在你我心中,留下多少可留恋的东西呢?武侠
小说肯定是我其中一样。想那手捧金古,挑灯夜战的岁月,那些为神雕落泪,为
鹿鼎捧腹的日子,多令人怀念!而在这里,我得以延续这份由来弥久的武侠情结
,可以一纵江湖情怀,不亦匆匆浮生一趣乎?


第一:痞子战大侠,网上起风波——王金之争

    我发现,步入网络时代、数字化的生活之后,最切身的体验是我们向来谦逊
的中国人火气足了,于是风波紧了官司多了,且不说其他方面,就我们这个侠坛
十大新闻来说,十居三四于网络或者电脑有关。

    这99侠坛第一大新闻毫无疑问,桂冠当属这一场王金之争了。话说99年的11
月1日,素以痞子文学著称的王朔忽然向向来河水不犯井水的武侠文学宗师金庸发
难,在《中国青年报》上发文《我看金庸》嬉笑怒骂地向金庸提出批评,谓之“
四大俗”、“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

    本来,对于金庸作品,国内外的争论一向都很多,褒贬均有,这不太客气的
批评本来也不算啥大不了的事,但不料争逢其时,好事者将文章在网络上广泛转
贴,加上王朔形象本身具有争议性,再有精于炒作的网站建立专版推波助澜,向
来是好勇都狠是非之地的各大网络论坛上网虫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意见,王金两
派各执一词,愈斗愈狠,甚至粗言骂街者均有之,一时间,热闹非凡,惊动了传
统媒体,也惊动了隐居香江的金庸,金大侠于4日随即发文反应:“必须‘八风不
动’”、“既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争论现在虽已刀枪入库尘嚣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少:这是网络时代
的方便,还是传统文化堕落的悲哀?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无风亦起浪的争执,
在下个世纪,属于网络的时代,将会愈演愈烈,还会上演第二、第三次王金之争
的。


第二、屠龙虽能了恩怨,倚天未能断是非——金庸与文艺社打官司

    江湖本就是非地。1999年于金庸来说争论官非特别多。继王金之争后,金庸
又卷入一场官司里。

    去年年末,各地报刊上纷纷以显著位置报导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状告金庸
的大新闻。事缘于96年10月金庸与文艺社达成协议出版一部所谓“评点本”的金
庸作品集。文艺社于97年底首先出版了简体版本,但金庸麾下的明河社却单方面
终止了协议,此时点评本以流传市面。然而后来,金庸对“评点本”向媒体发表
讲话,严厉批评点评本,使得出版社全面退货。为此,文艺社要“诉诸法律”,
“以证据澄清事实”。

    官司立即引起海内外、两岸三地广大金迷的瞩目。但近日又传来文艺社意与
金庸和解的消息,最后结果如何,读者要看今年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别人告金庸,后又有金庸告别人。说的是云南人民
出版社在未经金庸授权同意,在合同协议之外另出了一套《天龙八部》的评点本
,金庸以为侵犯版权,将之送上公堂。

    看来金庸笔下侠士侠女们利剑断是非易,现实中了断官非纠缠的烦恼却难啊
。无论官司最后结果如何,读者希望的是金庸头脑要保持冷静,好全心投入第三
次的作品修订。


第三、大侠杀入中央台,笑傲登上大雅堂——央视筹拍金庸名著《笑傲江湖》

    今年金庸喜事也不少。其重要的代表作《笑傲江湖》即将由中央电视台制作
拍摄可谓一桩。

    金庸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无数,而且近年兴起重拍之风,又一部被重拍
本不是什么大事,但这次《笑傲》的重拍却有极重大的影响和意义。首先,作为
有十几亿观众人口的国家级大台,中央政府的第一喉舌,中央台几乎是一种殿堂
的象征,能被这么一个权威的国家大台选中拍摄,也可说是自94年三联出版金庸
作品集以来的又一次承认,自是无限光荣;另外,连金老先生也说,央视拍摄的
《三国》、《水浒》很有水平,其他港台的拍摄几近胡闹,央视的认真态度和高
超水平,无疑是将金氏作品改编剧提升了一个大台阶,可为后来者表,无怪乎金
老表现得如此投入,于3月初以1元象征性版税成交这笔大生意了。

    金迷们自然也是欢天喜地,网上大肆报导渲染,好事者更在网上选举排出演
员表,分别选中高曙光、袁莉扮演男女主角令狐冲与任盈盈。而因《还珠格格》
大红的赵薇则看好出演小师妹岳灵珊。

    但同时,《笑傲》也闹出双胞胎。另一部由任贤齐、袁咏仪主演的台湾版本
《笑傲江湖》抢先于央视版之前拍摄完成并于日前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未知
会否于后来者构成影响和压力呢?

    去年也可算是金庸作品年。《天龙八部》、《神雕侠侣》、《鹿鼎记》等香
港重拍版大热于大江南北,几乎造成有电视处必有金庸的局面(金庸也频频亮相
于中国的电视上,如大专辩论赛)。另外金庸挑战者古龙也乘此春风风云再起,
《绝代双骄》、《小李飞刀》又相继出现荧屏,相信明年会更火暴:金庸的《鹿
鼎记》(张卫健版)、《倚天屠龙记》(吴启华版)、《碧血剑》(林家栋版)
亦将拍竣,而古龙的《陆小凤》亦会再次重现江湖。是观众之福还是读者之祸?
反正我是很少看的,因为看了几部,觉得实在糟蹋。


第四、狗尾续貂乎?锦上添花乎?——金庸作品评点本问世

    去年年初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了评点本的金庸作品集,厚厚一列排在书店书
架上分外引人注目,评点人也相当让人瞩目,赫然有陈墨、罗立群、冯其庸、严
家炎等等名人大家,但最引人关注的不是这部书的本身,而是因这部书而起的种
种风波官司……

    金庸批评道:“……其实他们所谓的评点,根本是一种聪明的盗版。把我的
原著拿去,随便家几句,说这一句写得很好,就成评点了,说这一段写得很紧张
,有算评点了。本来如果他认真地评点,我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就是随便找几个
人,说这段好,那段不好,像这样的评点,就是小学生也会写的……”——就是
这段话为金大侠引来了官司麻烦。

    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狗尾续貂,也还是没有定论的,要由读者法眼评判,但
用评点的形式,对于金庸小说的研究,对于读者的欣赏水平,无疑是相当有益的
饿一种尝试,远胜于有气无力的叫嚣。——评点本形式本身无可厚非。


第五、异侠撑大局,大唐创纪录——《大唐》跨越新世纪

    金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古龙又长醉美酒之中,温瑞安又才力不胜每况愈下
,江湖中只有异侠黄易独撑书剑大局了。这位年轻的中文系教授多才多艺,极富
时代感,以异侠、玄幻两系列独霸江湖。虽则仍具争议性,但黄易及其《大唐》
无疑是世纪末乃至90年代侠坛上最异彩独放的一道风景线了。

    从96年开始创作的《大唐双龙传》,以其谐趣的笔调,恢弘的结构,精彩的
故事,动人的情感,独特的思想使得众生拜,一时间网上网下都在谈论徐寇这两
个乱世奇杰的发展。而这部书卷帙篇幅之长也一时无两,尽管每月一卷的速度,
仍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至今已经出版五十余卷,可谓创造新派武侠的一个纪录
。但在岁末年初,网上忽传来黄易的访谈,扬言《大唐》要写完100卷才收手——
也就是说要写突破千万言的文字,这又创了小说史上的一个世界记录了。消息传
来,网虫小虾们议论纷纷,急待要知这部跨世纪巨著结局的朋友只怕又要等上三
五年了!

    虽说好东西不嫌其多,但作为一个节奏急促的现代商业社会,黄易先生还是
应该考虑读者方面的实际情况的。


第六、午餐自来无免费,大唐从此难共享——《大唐》禁止网上传播

    又是大唐。俗话说、老人家教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网上原先种种
的免费午餐——各种书库文摘,先是由王蒙等六作家状告北京某网站开始而敲响
警钟,果然事隔不久又听说黄易也要禁《大唐》在网上私自转载了——而向来,
《大唐》从第一卷开始,在各大书库网站均是免费供网友读者下载阅读的,但自
此可能大家又要受尽租书店老板的剥削了,虽说现在在网上仍然没有受到影响,
《大唐》51卷依然我行我素全文搬上网,但如果消息是真实的话,相信很快就有
公鸡要杀给猴子看了。但由此我们担忧,除黄氏作品之外,金古等大侠的作品也
是在网上大行其道随处可见的,万一真要追究起来,这文字狱可真不小,而那些
真心为贫苦大众着想而扫描小说上去的书库站长的处境可就危险了——但愿不是
杞人忧天。

    在法律健全、尊重知识、保护版权的现代社会,作为一种产权的著作权也是
应当受到重视的,《大唐》要网禁也是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也觉得此举透着
一丁点铜臭味,可能是《大唐》给我的商业味极浓的印象有关吧,只是苦了囊中
羞涩的弟兄们了。


第七、江湖化图形,电子塑大侠——武侠游戏大放异彩

    同99年金古影视异彩纷呈一样道理,作为电子产业的电脑软件业来说,当然
也是不会灰轻易放过这个天赐良机,适时在电视剧集播放之际推出相关的电脑游
戏。

    今年特别多重新制作,金庸的计有《鹿鼎记2》、《倚天屠龙记》,制作当中
的还有《笑傲江湖之日月神教》。古龙也不示弱,有《新绝代双骄》配合电视推
出,集合海峡两岸精英制作的《古龙群侠传》也在密锣紧鼓筹备之中。黄易也第
一次以《破碎虚空》登场,铁定还有《寻秦记》在制作当中。其他如《江湖》、
《轩辕剑3》等等,加上《一世风云》、《笑傲江湖》等网络MUD游戏的粉墨登场
,总之充分利用了数字化生存的便利。

    一向是旁观者,而今是当事人,游戏迷可以在图形文字里过一把大侠瘾了,
不得不佩服商家的头脑。


第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最后的武侠阵地

    和纷纷与网络化数字化看齐不同,在传统媒体上,依然有人默默坚守最后一
块武侠阵地——尽管传统武侠已是昨日黄花江河日下。

    99年初,一套标榜“国内第一套专门刊登武侠与侦探”的文丛有珠海出版社
出版,同时上海成立武侠爱好者俱乐部,可谓侠坛一大盛事,虽则仍不免挂靠“
侦探”的尴尬,但毕竟让武侠作者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笔耕园地。

    丛书由曹正文、蔡志忠、罗立群等侠坛名宿组成的明日工作室主编,第一辑
便刊登了温瑞安的新作《杀楚》续篇《破阵》。

    武侠的颓势令人有一丝可悲,但力挽颓势者却令人可敬,但想要继续扶植这
一棵古木神树,还要有人创新。


第九、网络见侠影,武侠开新篇——刑育森及其《网侠》系列

    这个敢为天下先的吃螃蟹者名刑育森,网络的名家写手,以《活的像人样》
闻名于网络内外,连纯文学杂志也转载他的作品。99年中他推出了一部描写网络
上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新型武侠小说《网侠》,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小说虽写的是
网络守护者与网际黑客之间的较量,但却有武侠小说的特征,符合侠义的意旨,
用刑育森的话来说是:“说到武侠,我脑海里浮现的已经不是刀光剑影,不是江
湖恩仇,而是国外拍的特别棒的那种MTV。那种有点超现实风格的,恍惚迷离的,
唯美又荒诞的,精巧又大气的那种。我是想把那种感觉带进武侠的写作之中,我
已经放弃了编造故事,我更喜欢讲述一个片断,构造一种氛围,一种简洁明快又
回味无穷的风格。”小说更有浓浓的古龙风格,可算是武侠小说的新篇章。

    刑先生的一段关于武侠小说的论断也相当引人深思予人启发:“侠义犹在,
只不过换作了我们更熟悉和习惯的网络空间。因为英雄犹在,浪漫仍存。只不过
这些传奇人物和精彩故事,换了出场和表演的场景和环境而已。”

    送武侠走上末路的,正是现今武侠小说本身不断重复江湖恩怨正邪相争风花
雪月的俗套,新世纪的武侠实在应当关注现实贴紧时代节奏。刑育森在此作出了
有益的尝试,也可为广大武侠小说作者借鉴。



第十、试拂铁衣仍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香港第二届武侠小说奖

    坚守武侠小说最后阵地的还有香港的《武侠世界》杂志。这家杂志既是香港
历史悠久、硕果仅存的一家武侠杂志,也是名人大家辈出的武侠摇篮,黄易的《
破碎虚空》便在此首发,现在《大唐》也在上面连载。写《天蚕变》、《沈胜衣
》系列的黄鹰遍曾主持过这本杂志,现在由香港名出版人沈西城主持。

    由一位香港的文友告知,《武侠世界》于去年夏天开始接受征文到年底,获
奖名单将于2000年元月公布,相信现在已经有了结果,我会继续关注此次盛事。


    两岸三地都仍有人在继续努力,实在值得表扬,但愿它能带动第五次的武侠
高峰的来临。(第一次:还珠楼主;第二次,金梁;第三次,古龙;第四次:温
瑞安)


    尽管无边无边落木萧萧下,但不尽长江仍会滚滚来,江湖变幻永不停息,武
林圣地永不寂寞,因为侠客梦是中国人心中不解的情结,加之网络的推广,相信
在正稳步前行的二十一世纪,侠坛仍会风波不断,那么我们且拭目以待。

    俱往矣,论英雄侠士,还看今朝。


                        
                                             蒋郎憔悴
                                     千禧元月24凌晨1时22分,灯下

--
谈天说地之网易2000陪你倒数新世纪,
共同迎接千禧龙年的第一道阳光!
别忘了,还有玉郎的新个人版X-档案,
我们一起破译神秘天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