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古典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以年代划分)>>明代文学>>关于《三国》>>整整:亮叔必不跟曹阿瞒

主题:整整:亮叔必不跟曹阿瞒
发信人: goldking()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9:13:59), 站内信件
【 在 zcbear (bear) 的大作中提到: 】 
  亮叔深知阿瞒生性多疑,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若不能得到充分信任,放手施展自
己 
   的才干,不如学唐斗牛士,与风车一斗! 

【 在 dunhill (灯溪路) 的大作中提到: 】
  世所深知, 孔明是由贯中兄美化而来, 他本不过是 
  一个一生唯谨慎的干吏, 或曰能吏. 他投靠善于运 
  用眼泪的刘皇叔, 境况竟也并不怎么好, 桃园三兄 
  弟中, 关张亦主亦臣, 极难摆正自己的位置. 

【 在cbb (百里丹波)    的大作中提到: 】
  诸葛亮因为扶刘在三国演义里成了神。但我认为他不跟曹操只是 
因为其本身性格。诸葛亮自视很高,与周围人合不来,而且也因为 
自己才能较高,看其他人容易看到缺点,只以为其它人都是庸才, 
当丞相后也不识人,不会用人。他把持政务后,甚至又不容于刘备。 

  诸葛亮一手把持政务,军务,结果除他自己外,手下只有一批废物。 

  诸葛亮不识人,不会用人,到西川后不但没有给刘皇叔招来什么 
名士,而且后来还杀了几个谋士。与曹操就不同了,谋士来了以后 
又介绍其他谋士过来,人才云集。 

  诸葛亮与刘备其实根本不是鱼水之谊,刘备一直防着他。尤其在 
刘备当皇帝后。你看诸葛亮苦劝刘备不要去攻打东吴,刘备不听, 
然后就叹法正死得太早了,他自己清楚只有法正才能劝刘备不要出 
征。到最后,刘备还搞一个托孤仪式,说什么阿斗扶不起就让诸葛 
亮自立为帝----这是动了杀机了了,这时诸葛亮一个应对不好,绝 
对是人头落地的下场了。 

  即使在三国演义的大加美化下,也看不出诸葛亮的军事水平有多 
高,书中大谈诸葛亮的巫术,说他会装鬼神,有神行术,会招东风 
,甚至把孟获那里偷学来的连弩之法都说成是诸葛亮的首创了。但 
实际上诸葛亮在战略上是很小家子气的,也从不信任手下的将领。 
生前就老防着魏延,让魏延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带兵时从不超过 
5000人,死后还要制造矛盾,让杨仪这样无能之辈当统帅,逼走魏 
延,魏延从没想过背蜀投魏,倒是杨仪后来想着要是当初带兵投降 
魏国多好....也被杀了。而且其战略和战术也是矛盾的。一方面知 
道蜀国人少粮缺,一定要主动攻打魏国;一方面又自以为以他的一 
丁点兵力,一丁点粮草就可以慢吞吞的,很顺畅地打到长安城---- 
然后在街亭之战找了马谡来当替罪羊。象魏延等将领提出的奇袭方 
案被一句话否决。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基本上只表现出他的小聪明, 
而大方向上就比较平庸了,在他后来的屡战屡败中就很明显地看出 
这一些。象攻魏这样的持久战,打了几天就说没粮草了要退兵了.. 

  诸葛亮确实不会跟曹操,但这是因他本身的自大性、权力欲引起 
的。因为知道曹操有能力有才能,手下人才济济。不会让他一手遮 
天。以后曹操胜了,历史上只会留曹操的名而不是他卧龙的名。跟 
刘备就不同了,刘备才能差,手下有勇无谋,真的很适合满足他的 
权力欲。 

【 在 goldking (大力鼠)  的大作中提到: 】
纵观中国的历史,自秦以降,儒法斗争构成历史的脉络,儒学——儒教——理学
 
在与法家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社会的主流。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都不
 
忘了披上法家的外衣,发动“批林批孔”,矛头直指“大儒家”——周恩来,文
 
化的积淀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少年得志,家世卑贱,与袁氏的四世三公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其性强,不受
 
儒学的约束,其为校尉时,设“五色棒”,不避权贵,大有法家之风! 
而孔明却是隐逸山林的当世之大儒家,如何会跟曹阿瞒呢? 
可能此一原因也是《三国演义》和历代学者褒刘贬曹的原因!

【 在 addf (addf)   的大作中提到: 】
须知法家亦由儒家发展而来,法家只不过是 
儒学在具体社会环境中的变种,从这层意义 
上说,亮未必不会跟曹。 
但是从封建正统论上来讲,亮必不跟曹。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8.121.12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