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oldking()
整理人: fslts2(2003-11-14 23:50:40), 站内信件
|
论赵云(三)
沈伯俊
再次,罗贯中精思妙裁,将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最后。历史
上的赵云的最后一段重要经历是在建兴六年(228年)随诸葛亮首次
北伐。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赵)云与邓
芝往拒,而身攻歧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
不致大败。兵退,贬为镇军将军"〔26〕。对此,罗贯中在很大程度
上作了浪漫主义的改造:一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
自告奋勇充当前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
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
交锋?···大败而走"。第二天再次与魏兵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
刺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27〕。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
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二是虚构赵云刺死了曹真手下的副
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28〕。三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
谷"的事实。四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
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
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刺
死其先锋苏喁;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
者百余人"。于是赵云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
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29〕。五是描写
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
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30〕。这一系列生动的
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
的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正是在这种慷慨雄壮的艺术氛围中,
罗贯中完成了对赵云形象的塑造。
注:〔11〕〔18〕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二:
《赵子龙磐河大战》则。
〔12〕同上书,卷九:《长阪坡赵云救主》则。
〔13〕同上书,卷四:《白门曹操折吕布》则。
〔14〕〔22〕同上书,卷十五:《赵子龙汉水大战》则。
〔15〕同上书,卷十:《七星坛诸葛祭风》则。
〔16〕同上书,卷十一:《刘玄德娶孙夫人》则。
〔17〕〔19〕同上书,卷十三:《刘玄德平定益州》则。
〔20〕同上书,卷十七:《范强张达刺张飞》则。
〔21〕同上书,卷十一:《赵子龙计取桂阳》则。
〔23〕同上书,卷七:《玄德跃马跳檀溪》则。
〔24〕同上书,卷七:《刘玄德遇司马徽》则。
〔25〕同上书,卷七:《玄德新野遇徐庶》则。
〔27〕同上书,卷十九:《赵子龙大破魏兵》则。
〔28〕同上书,卷十九:《孔明大破铁车兵》则。
〔29〕同上书,卷十九:《孔明智退司马懿》则。
〔30〕同上书,卷二十:《孔明挥泪斩马谡》则。
-- 醉卧沙场君莫笑 自古征战几人回
欢迎你访问古典小说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9.38.1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