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古典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以年代划分)>>明代文学>>关于《水浒》>>看《水浒》(转贴)

主题:看《水浒》(转贴)
发信人: goldking()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9:26:58), 站内信件
                     看《水浒》
看过不同版本的小说,但是印象不深,看了电视剧,不论与原著是否相符,感慨
却挺多的。

从古至今,中国的文艺里描写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几乎没有。《三国》表现的是
权谋,《七侠五义》则远谈不上英雄,顶多是早期武侠的水平。《西游记》约略
能够看到一些英雄气概,可是大团圆的结局显得没有什么震撼力。而《水浒》,
特别是改编后的电视剧,突出地表现了那些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的命运,惟其为
悲剧,才更加震撼人心。

《水浒》的故事家喻户晓,电视剧里把前半部的故事表现得符合一般人的概念,
后半部,因为大家不熟悉,一时褒贬不一,我倒觉得后半部更能感动我。我是越
看越爱看,越看越有味,越看感慨越深。对于宋江等人的命运也多了一分理解。


与《水浒》相类似的,可以举出《勇敢的心》这部表现苏格兰农民起义的电影,
主要人物威廉·华莱士同样是一位掀起滔天巨浪的英雄,结局同样是面对敌人的
绞架这样的悲剧结局。与前者相比,宋江多了一些中国式的谋略,对于前途和命
运多了一些思考,但是二者同样必定承担历史的悲剧角色,个人的能力仍然不能
抗拒历史的囿限。

评判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一般的观众所以怨恨宋江,其实是用现
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现时的环境条件要求古人,可以是一时的情绪的发泄,没有什
么严肃的价值。从此而判定宋江是投降派,是只图私念的小人,是踩着别人肩膀
往上爬的委琐的小吏,必定不是这样一个艺术形象真正的内涵,否则为什么他的
艺术生命能够延续这么久呢?

宋江和他的兄弟们不能为当时的社会所容,走上反抗的道路,破坏了当时的正常
的社会秩序,威胁着统治者的稳定地位,从现在的角度可以评说他们是反对统治
者的具有革命性质的斗争运动,从当时的历史角度则只能是视为社会秩序的破坏
者,而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不论处于何种阶层,都不能带来
安全感,也不能持续稳定地生存下去。可以和物理学中能量较高的状态必然有向
能量较低的状态演变的趋势相类比,动荡的社会就好比高能状态,社会成员间以
及个别成员和社会整体间充满了种种矛盾,利益的差别导致不满情绪和渴望改变
的要求十分强烈,社会成员间的关系无法长期保持稳定。那么必须产生变化,消
除高能状态,于是宋江们的结局就只能是两条路,一是继续反抗统治者,也就是
反抗当时的统治秩序直到推翻宋王朝,建立新的朝廷,如能成功就象朱元璋,刘
邦,刘秀,不能成功就象李自成,洪秀全。另一条路就是象实际上宋江们所希望
的,与统治者达成妥协,并入现行的体系之中,成为现行统治体系的维护者。这
两种选择是局外人看到的,不能说当时的宋江能够看到这样的选择,但是他能够
选择妥协正是他具有谋略眼光的表现,以他们的实力,根本不能建立李自成,洪
秀全那样的庞大力量,而当时的宋王朝内部的生命力还没有耗尽,宋朝的经济并
没有导致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破产,推翻它的时机还不成熟,从这一点上讲,宋江
们是生不逢时,是无奈的选择,必须走妥协的道路,这本身就是宋江们的悲剧,
也是剧中宋江多次表现出的感叹(“为兄弟们的前途着想”云云),正是在这个
认识水平上,宋江比其他的起义领袖更具有战略眼光,更具备成为大哥的条件。
所以妥协并不是宋江性格中懦弱的表现,宋江从来也不是一个懦弱的小吏,被别
人胁迫上了梁山,如果只为宋江妥协的一面所迷惑,看不到他的韬略,那么水浒
的意义就肤浅了许多。尽管宋江有了那样的战略眼光,他个人素质上的差距又导
致他不能很好地实施他的战略,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吏出身,认识水平和政治能力
有限,虽然比其他的起义首领高明,却无法完成历史分配给他的角色,如果能够
达到刘邦,曹操那样的政治家的素质,我想宋史真的就会改写了。这是宋江们的
第二个悲剧。

说水浒表现了英雄的命运,意味着不仅李逵、武松等豪气干云的头领们表现了个
人英雄主义(注意:这里个人英雄主义不具贬义),甚至大家最看不起的宋江同
样具有英雄的气概。只是他的英雄气概表现形式与他的弟兄们不尽相同,他不会
战场上的厮杀,也不能在市井街头抱打不平,他的英雄气概表现在认识到肩头的
重任,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唯一合理的道路,并且明明知道前有千般险阻,勇往直
前,为实现理想的目标不问生死。在朝廷第一次招安时,明明知道高俅等奸臣极
力阻挠,仍然忍辱负重,善待朝廷的使者,只是因为使者过于跋扈,使得他的良
苦用心付诸东流。第二次招安,终于能够成功,他极力克制手下,甚至不惜杀掉
违规的弟兄,来反击高俅们的进攻。征讨方腊的过程中,他仍是拼命完成高俅们
强加与他的种种艰难的任务,不惜牺牲兄弟们的生命。应当说兄弟们牺牲同样使
他痛心疾首,剧中对于宋江的悲愤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他没有被暂时的牺牲所
吓倒,更没有因为局部利益的损失而放弃对整体利益目标的追求,他不知道牺牲
了这么多的兄弟的生命,是否最终能够换回整体的保全,但是他没有选择,他必
须率领大家迎接这些挑战。在这里,宋江又一次表现出领袖的气概,可以想象,
如果面对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的重大人员损失,没有对牺牲局部以换取整体
的胜利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怎能终于取得最终革命胜利的完美结局呢?因此说,
宋江同样具有坚韧不拔,意志超人的领袖气质。讨方腊成功,朝廷赐毒酒,宋江
的努力终于没有成功,理想破灭,宋江没有贪生怕死,奴颜悲膝,他所悲哀的是
他们终于没有能够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角色,他们的种种牺牲和努力终于没能改
变命运,但是为理想而死,宋江同样死无所惧,这和其他兄弟们那种为忠义而置
生死于肚外同样具有感人的气概,从这里也表现出宋江绝不是懦弱的小人。

宋江的缺点和失误同样是很多的,前面提到他选择了妥协的道路,但是不能很好
地实现,客观原因当然很多,他自己本身的缺点也很致命。比如团结众兄弟,做
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梁山内部贯彻他的指导思想,这些他都基本没有做;至于
巩固扩大自己的根据地,建立社会上广泛的群众基础,扩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保
持自身的革命性,战斗性,协调内部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比如朝廷降将和出身
平民的头领间的不同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这些工作他都没有开展,面对朝廷奸
臣的阴谋,他更缺乏高明的应对手段,只是一味以守为攻,被动之极,因此不论
对内还是对外,宋江都缺乏有效的手段实现他的目标,这是他个人的又一个悲剧
,也是全体梁山弟兄的悲剧。宋江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客
观条件的限制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我们只能感叹他们的命运,却不能蔑视他们
的奋斗,毕竟他们尽了自己的全力,在很多方面,梁山弟兄,特别是宋江仍然具
有比我们大多数人更深远的目光,更坚强的意志,更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赋予
的英雄称谓

除开宋江而外,武松、石绣、鲁智深、三阮等弟兄的英雄主义本色易于为大家理
解,但是他们大多停留在匹夫之勇的水平上,还有一些投降过来的朝廷将领则比
上述下层群众出身的头领更逊色一些,我们在看到武松们的英勇气概的同时,同
样不要忽视英雄们的首领──宋江的大智大勇,整个水浒就是表现了这样一群层
次不同,性格各异的英雄们的故事,小说中的形象因为作者和评者的立场和局限
,表现出复杂的混合形态,电视剧突出了宋江的英雄本色,也充分表现了宋江的
局限和失误,使他的形象较之以往更加丰满,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隋义在1999年12月07日10:40:48发表,版权所有,不得侵犯! 

--
醉卧沙场君莫笑   自古征战几人回
欢迎你访问古典小说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9.38.16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