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天文·地理 ☆>>地理>>沙尘暴敲响的警钟

主题:沙尘暴敲响的警钟
发信人: zb16919()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5 00:51:33), 站内信件
春暖花开的季节,北京城连续遭受了数次扬沙和沙尘暴的袭击。整个天空被涂上
了一层昏黄,许多刚刚绽放的花蕾失去了应有的那份娇柔。 

    据气象部门报道,连续几次沙暴席卷了半个内蒙古及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而且大有跨过长江之势,与1998年4月导致北京地区出现泥雨的那场沙暴一样都
是起源于蒙古高原,尤其是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 

    沙暴是一种由强风将地面沙尘卷起,使天空能见度降低的恶劣的气候现象,
同洪涝、干旱、泥石流等灾害一样都能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从直观的角度看,
沙暴是天气恶化、干旱及荒漠化加剧所致,但就本质而言,它是由于人类对自然
生态系统中草原、森林等植被的破坏而造成的,简单说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立以来已发生了数十次沙暴,其中50年代发生5次,
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发生13次,80年代发生14次,90年代发生23次,发生的次
数越来越频繁,而且一次比一次损失严重。 

    塔里木河曾滋润塔里木盆地数万顷良田和绿洲,但近些年来源头原始植被遭
到严重毁坏,再加上中上游过度抽水,造成了河流断流,下游400公里的绿色长廊
顷刻间失去生机,无数良田因此弃耕而变成荒漠。在整个塔里木盆地,有着与塔
里木河同样命运的河流非只一条。这些现象使得整个盆地的荒漠化日益严重,随
之而来的沙暴天气也就愈演愈烈,在1979年4至6月间发生了的3次沙暴,有一次持
续3天,仅在尉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降尘25600吨。 

    新疆石河子垦区曾屡创粮食高产新纪录,但1983年的一次沙暴使30多万亩农
田受灾,造成粮食绝收。 

    新疆和田过去有着“美玉故乡”之称,如今,步步进逼的荒漠已经推进到离
县城不到100米了。沙暴已成了这里的“常客”,1986年5月的一场沙暴造成了20
万亩农田受灾。 

    1993年5月5日下午,一场罕见的沙暴自西向东席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
古部分地区。受灾最严重的金昌市、武威市、古浪县死亡67人,重伤100人,损失
羊3万多只、家禽10万余只,倒塌房屋4320间,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据当地人
事后的描述,他们先是听到一种可怖的声音,接着看见一股冲天而起的黄色沙浪
,黄色迅即黯淡而变成灰色、黑色。黑风挟裹着沙子、石块铺天盖地而来。金昌
市瞬间被沙暴占领,市内的树木在不到1分钟内全部拦腰折断,甚至被连根拔起。
整个城市似乎从地面上消失了,只有狂风的呼啸声和沙尘的轰鸣声中还夹杂着无
奈和恐惧的哭喊声。这是在此之前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场沙暴。 

    然而仅隔了5年,一场更为严重的沙暴又发生了。1998年4月,中国西北十几
个地区遭受沙暴袭击,50万亩农作物受灾,11万多只家禽家畜死亡,直接经济损
失高达8亿多元。 

    近年来沙暴肆虐的直接原因是荒漠化的加剧。中国的荒漠化土地每年以210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面积已达262.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5%。土地
荒漠化尤以西北为重,而在历史上,西北并不是今天这样黄沙遍地。统万城、骆
驼城、黑城子、楼兰等等,这些大西北的历史名城都曾繁盛一时;还有古丝绸之
路上的阵阵驼铃声,碧波荡漾、芦苇茂盛的罗布泊,无不说明大西北也曾满目苍
翠、碧水蓝天。然而,今天古城被黄沙掩盖了,驼铃声消失了,罗布泊也变成了
死亡之地。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 

    宁夏地处大西北腹地,过去曾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
美丽画面。然而自从1984年开始出现盗挖甘草现象后,10年间全区就有近千万亩
草原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仅盐池县就有150万亩草原被毁,其中20万亩完全沙化
。 

    甘草是珍贵的中药材,但也是国家保护植物。甘草的主要产地——宁夏银南
地区属于干旱区,保护甘草就是保护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可是一些利欲熏
心之徒不顾一切地涌入大草原盗掘甘草,安营扎寨。几天之后,草原上就土坑遍
地,黄沙冒出,使绿色在一瞬间变成了黄色。正是这些人用他们贪婪的双手在宁
夏挖出了一片又一片的沙漠。 

    除了宁夏,内蒙古、新疆等等,整个大西北都遭受了类似的命运。占全国半
壁河山的西北地区森林面积只有全国的3.9%,几乎无森林可言。然而就是这仅有
的森林绿洲也同草原一样遭到了破坏。盗伐森林现象一直存在着,就连“三北”
防护林带也遭到过盗伐。据调查,甘肃省在80年代初交给乡村管理的林区均已被
砍伐殆尽。破坏草原、砍伐森林、过度使用水资源,直接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干旱
和荒漠化,进而导致沙暴频仍。 

    但是另一方面,宁夏拥有世界上闻名的治沙典型——中卫沙坡头。为了阻止
沙漠进逼,避免包兰铁路线上这个小站被沙漠埋没,生活在沙坡头一带的人们几
十年来不停地种草植树,顽强地与沙漠作斗争,终于把腾格里沙漠中铁路穿过的
一片40多平方公里的地带变成了绿洲。 

    因毛乌素沙漠不断地侵吞土地,陕西省榆林地区在50年代初期有“七沙二山
一分田”之称,但通过榆林人民近50年治沙的不懈努力,榆林地区已经拥有满山
的树木、鲜花及万顷良田,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初的1.9%上升到现在的近40%。
 

    创造了这种奇迹的,除了榆林人、中卫人,还有内蒙古的赤峰人民……。据
统计,中国人创造了治沙面积世界第一的纪录。但遗憾的是,我们治理沙漠的速
度远远跟不上沙漠扩展的速度,仍有一些人一边咒骂天气,一边还在破坏草原、
砍伐森林。我们必须懂得,沙漠、沙暴不是天气恶化所致,而是人类的某些行为
制造的。沙暴的频繁出现正预示着人类正在失去绿色,走近沙漠。如果我们不能
像榆林人那样治理沙漠、建设绿洲,那么我们所建造的现代文明城市也会在不久
的将来不断被沙暴袭击,最终被沙漠吞噬,如同大西北的历史名城一样。   

--
定时炸弹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0.28.1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