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xxin()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5 00:53:25), 站内信件
|
几年前,张艺谋就被舆论广泛指责。但几乎没有一个人对他从艺术角度去
批评的。无非是从意识形态和民族形象的角度出发。如果张艺谋是个专从民族和
社会阴暗面角度进行艺术描述的艺术家,那么,如此铺天盖地的指责也说明我们
的社会心理是如此的脆弱和敏感。
张艺谋是否是这样的一个人?张艺谋是否要为所谓的民族形象受损负责?我
以为非但不是如此,而且张艺谋是我们这个时代民族的骄傲,他是中国几十年来
真正走向世界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对我们今天的文化而言,他是我们的商标。
我不知道批评张艺谋的人是怎么想的。难道张艺谋的片子象美国大片一样在
国外到处放?中国人的形象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非张艺谋之功.别人一直以为我们
还满街红卫兵呢?又该如何解释?张艺谋的影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影片,它们
的传播范围是有限的。或许,它可能对极少数完全不了解中国的人有误导作用,
但绝非象我们的舆论所描述的那样夸张。如果张艺谋的影片竟有这样的功效,请
想一想,这是张艺谋的错?
科学的精神是非功利的、是独立的、是单纯为着对未知和真理的探求,是为
科学而科学。它是超越一切的,不为任何阶级、不为任何意识形态、不为任何文
化左右和役使。艺术的精神也是这样,它是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单纯民族利益的
,
不是目的性的服务于它们的。它只服从美学的标准而不是什么意识形态标准。真
正的意义上说,很少会出现一部电影就让一个民族的形象受损-----而且是一部
并非意在贬低该民族形象的电影。如果是这样只能有三个解释:1、这个民族是如
此的封闭和不自信,以致一部电影就让她的形象受损;2、这位艺术家的水平是如
此之高,以致他的作品成了这个民族文化的代表和外人了解这个民族的窗口。3、
这个民族的真实面貌是如此的丑陋以致只能刻意美化而不能真实描述。
一个艺术家的的工作只是他对艺术追求进行表述,他不应当被赋予为他所属
的民族和国家进行宣传的任务,这种任务是艺术的异化和歧途。“始于作伪,终
于无耻”,无论是艺术还是政治,从来都是如此。
张艺谋的电影我看的不多。争议最大的《红高粱》在我看来,张艺谋在用鲜
艳、浓烈画面的追求一种热烈、奔放的美学效果的同时,努力表现的也是民族激
昂、旺盛有勃勃野性的生命力,没有看到对民族形象的贬损。反觉得用膀大腰圆
的男主角象有意对“东亚病夫”的印象起纠偏作用。作品并非写实的,如果是写
实的,对所谓“丑陋一面”当会有更多的反映。就是今天的农村,甚至城市,若
进行写实描述,恐怕都会被视作反动的影片。不管怎么评价张艺谋,有一点必须
肯定,张艺谋表现出了非凡的美术和摄影素养。
舆论苛责张艺谋是很正常的。作家王蒙也指责张艺谋“营造伪民俗”以取悦
西方的权威。我见陋识浅,不知所指为何。但就我所看到的,张艺谋始终表现出
一个自信的艺术家的风度。他对自己熟悉和偏爱的承载他文化理念的乡土题材所
表现出的执著让人心生敬意。我以为这才是艺术家的风度。至于王蒙,惯于在意
识形态上表现独立姿态和个性,首先你不能认为这样的人是个纯艺术家。而该人
等一批作家在法国访问,对主人的文学问题却报之强烈的政治上的“诉苦情结”
,说明的确有很大批人想的就是取悦别人。 但张不是,和那批人格宵小却广获
赞誉的“艺术家”相比,张艺谋是个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和形象而言,技术、经济和政治只是躯壳,文化
才是灵魂和内核。一个民族树立形象,走向世界靠的就是一批重量级的思想家 、
艺术家,这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品牌和标志。我们不难理解黑泽明、川端康成、迟
田大作等人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学者在国外的活动总有
财团资金在后面的暗中支持。其实,在我们今天经济、科学、技术水平很低的情
况下,中国有个张艺谋是值得骄傲的,他为我们一切都处于低水平的今天涂上了
一笔亮色。
教官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237.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