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now()
整理人: snow(2000-02-21 23:16:03), 站内信件
|
2、古人用对仗时常注意的几个问题
(1)工对 所谓工对,就一般情况来说,指基本上以同类的词相对。如果做到 名词中各门类的词相对,更被认为是标准的工对。如白居易《杭州名胜》: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祖咏的《七夕》:“向月穿针 易,临风整线难。”都是标准的工对。
有些虽同类不同门,但为人们在诗文中常用的字,如“声色”、 “歌舞”、“老病”、“心迹”等,如用为对仗,也被认为是很好的工 对。
有些字词类虽不同,但义类相关,也算工对。如“无”、与“不”。
在各自句中已自对工整,虽然互对不同门类,也算是工对。如高适 的《送张瑶贬五溪尉》“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中的“江”和“山” 已相对甚工,“妻”与“子”亦相对甚工,“江山”与“妻子”虽不同 门类,但亦算好的工对。
其实,要严格地做到句型相同,字字工对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近 体诗的对仗,只要做到每联有一大半的字工对,其他字稍宽了一些,也 算工对。这其中如果用颜色、数目和方位词对得很工整,其他字即使对 得差些,也显得是很工整的。
--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 来源:·Netease BBS nease2.gznet.com·[FROM: ppp84.guangzh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