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vanvan专栏>>已经过去的,正在经历的与将要来临的

主题:已经过去的,正在经历的与将要来临的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21 00:57:28), 站内信件

已经过去的,正在经历的与将要来临的

那座城市与我迄今走过的生活轨迹还没有交汇点,只是在翻阅近现代史的时候,
她的名字,总是在经意不经意地,跳动在书页上,在那些被血与火洗礼的年代背
后闪现。在Burberry’s那辑名为《情牵上海》的广告短片中,英国男孩与中国女
孩用一条棕色围巾维系的初恋没有丝毫杜拉斯笔下浓烈的悲情与残酷的执着,19
48年与1993年之间的50多年在男孩微微一笑中轻轻略去,附丽着温馨的上海让人
心醉神迷。
《前世今生》封面是那种叫人肃然的浅浅的棕黄。叙事从世纪末与世纪初的交替
开始,那时候,十里洋场的繁华才刚刚起步。我们看到了木讷的书寓女子,没有
一丝笑容,中规中矩地站在彩绘屏风前,据说便是当时公认的“十美”。《点石
斋画报》翻到尽头,新派摩登的《良友》掀开了扉页。外滩火树银花,小轿车穿
梭如鲫,花露水的香气从阴丹士林布与府绸后直透出来。青青校树秀气地站立在
中西女中的大草坪边,穿短旗袍在丽娃丽妲村消磨漫长暑期的女学生走出校门步
向红地毯的另一端,身份换成“太太”以后,她们还是上海滩潮流当之无愧的引
领者。
素素说,一切都似曾相识,今生的她正在叙述前世的故事。
上海是一面多棱镜,素素看到了松江府在二十世纪的纵向延伸,陈丹燕则看到欧
罗巴在东亚的横向延伸。
陈丹燕更多地以一个探寻者的姿态来完成事过境迁后的凭吊。《上海的风花雪月
》从装帧到内容都渲染着一层粉色,史料的考究也不似《前世今生》那般细密。
两样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子,陈丹燕把记忆与触觉用作探寻的工具,一点一点地
,拂去大理石柱上面积了多年的尘土。
新拍的照片甚至比老照片还多。每篇一落笔,写的总是眼前的情景,然后,思路
追溯上去,渐渐把你带回那个年代,那个上海。张爱玲的公寓,颜文梁的客厅,
江青的房间,张学良最后的温柔乡……这些湮没于历史课本背面的场景,居然还
保留在里弄深处。
屋子只有在夜雾迷漫的时候才能看得真切,真切得丝毫不沾染岁月的烟尘。巴洛
克风格的圆窗和哥特风格的焰式窗上,原装的彩色玻璃已残存无几。窗子像老人
松松拉下的眼皮,老房子正在打量法国梧桐下走过的人,从旗袍到蓝制服,再到
牛仔裤。
那些已经被舍弃的优雅精致的生活总会留下抹不去的影子,无论在经历过它的人
们的心上还是不曾经历过它的人们的心上。于是三十年代的绅士顶着一关银发在
红宝石面包房维持着越来越难得的聚会,同时,被样板戏和忠字舞耽搁了青春的
中年音乐爱好者在旧货店的角落把唱针轻轻搁在落满尘埃的黑胶唱片上,细细聆
听周璇带杂音的尖利而甜腻的歌声。
陈丹燕没有忽略任何已经过去的细节,包括80年代刚从梦魇中惊醒的上海。穿秋
裤毛衣在蒙着报纸的灯泡下笨拙地踩着舞步的70年代的年轻人,与裹在紧身旗袍
里画着妖冶长眉的30年代舞女同是这个城市裹挟着一身浪漫的成员。我们还可以
细细看到上海人的生活历程----“温情主义者”张可女士(她与王元化的罗曼史
堪称经典),永安公司老板的二小姐郭婉莹(唯有经历过大富大贵才可以如此独
特的角度视“宝贵于我如浮云”),犹太人杜尔纳先生(在维也纳安度晚年的老
人仍把助他逃脱纳粹屠刀的上海供奉作唯一的家乡)----那些甜蜜的创伤,疲惫
的梦想!
已经过去的永远定格在发黄的黑白照片上。正在经历的仍然是把几十年前的大理
石柚木地板和雕花栏杆作为背景只是还得操持更多琐碎、平凡的事务的生活。将
要来临的是怎样的一个上海没有人能说得清,即便是生于斯长于斯也老于斯的地
道上海“阿拉”。
但愿优雅精致的、上海独有的风花雪月不会消散在摩天大厦楼群中,爱着这座城
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这样祈祷。

《上海的风花雪月》,陈丹燕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前世今生》,素素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
==========
我至今不大会做饭     
但正学着准备鲮鱼罐头 
 ---- 另一种口味的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99.48.13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