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ranger()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20 21:44:17), 站内信件
|
这些都是1995年的作品,很多不成熟的观点和花哨的文笔,赫赫,不修改了。
格非是1995年的我所偏爱的几个当代小说家。《唿哨》这本书选入他9部中篇近作 ,其中的《青黄》、《褐色鸟群》和《傻瓜的诗篇》更是那时候小说中少有的佳 作。
格非是80年代中崛起的先锋派小说作家群的主将,深得阿根廷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博尔赫斯的精髓。他的作品似乎不存在一个逐浙成熟的过程,从最初的《乌攸先 生》到《没有人看见草生长》再到今年初的《锦瑟》,都充满了浓郁的诗意;重 叠的视角,不断变换的叙事方式,想象的真实等后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他都学会 举重若轻,挥洒自如,而作品中比比皆是的空白与断裂则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思索 与感悟。
格非的小说中最突出的无过于他的语言,优雅的文笔,独特的句式,词与词之间 的神秘张力,有时我甚至怀疑格非已经将现代汉语所能达到的诗意全部显现出来 了。“在麦村的日子里,我在白天夜游一般四处飘荡,追索往昔的蛛迹,却把一 个又一个的黑夜消耗在对遥远过去的想象中。”“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在过 去的一个偶然的瞬间,我被时尚的潮流抛在了一边,象一条鱼被波浪掀在了河岸 上。我凭借回忆和想象生活在过去。”“我的记忆衰竭了,我记不住昨天发生的 事,但童年的事物,一堵市满蜂眼的土墙,盛开着油菜花的畦地,一片被麦穗覆 盖的池塘塘······童年记忆是诗意的诺言······”
必须强调的是,格非的小说最吸引人的是语言之间构建的想象空间。他的每一部 小说其实都是叙事者(并非作者)从容地、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地在虚构的世界中 游荡,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过程和终结都被一 种悄然的激情的叙事方式悬置起来。普通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着作者的巧 妙设计而一步步接近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境地,没有过去,没有将来,记忆的悔 恨与猜测的恐慌都在此时此地的体验中变成富有美学意味的诱惑。
各篇小说中,扑朔迷离的《蚌壳》是典型的结构主义小说,七部分交错重叠的全 文可读性很大。《大年》和《风筝》则是作者惯用的手法,套用一个民国时期的 故事,几个主角更象是被抽去自我的符号,共同演绎着作者漫不经心为他们安排 的命运。《青黄》和《夜郎之行》则是作者由几个词语引出的心中心路历程,却 能用两个布局周全的情节为外壳。至于《褐色鸟群》和《傻瓜的诗篇》则更是非 看不可的。
同时我偶尔也从格非的小说中觉察到过于矫饰的隐忧。但不管怎么说,格非已经 凭藉自己的作品在当代文坛上碑立了自己巍峨卓立的身影。
-- 无心杀贼,有情补天! my oicq:379213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