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ranger()
整理人: lotis(1999-08-14 23:13:56), 站内信件
|
请看别人的高见! 他把自己揭露得这么"酷" 入夏苦暑,每天趁早间空气清新凉爽之时,读英文本卢梭《忏悔录》,日十数页,越读 兴味越浓。 卢梭在书中开篇第一句话说:“我现在开始从事一项迄今尚无先例,而且将来也不会有 人仿效我这样做的大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原封不动地展示在我的同胞面前; 我要展示的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对于卢梭的这段开场白,要提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卢梭的这项大事业,真是“迄今尚无先例”(HithertoWithoutPrecedent) 吗?答案是否定的但同时也是肯定的。 先说否定的。古罗马的奥古斯丁(354-430)不是也写过一本《忏悔录》吗?十六世纪的蒙 台涅不也是说过他那部《文集》“中的材料,全都取自我自身1”吗?可见,以自己作书 中的主人翁,写《忏悔录》之类的著作,不是卢梭首开先河,而是早有“先例”的。 接着说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卢梭的话也有他的道理。因为,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虽然也讲了他做的许多荒唐事,但他讲述的目的,是为了向上帝承认人的天性的柔弱 与缺陷;虔敬的圣徒,语言苍白,哪有卢梭那样的率真?至于蒙台涅,卢梭一直觉得这位 老先生很可笑,是“假天真”(Falseingeniousness)装模做样地说自己有许多缺点,然 而却大动脑筋想方设法尽拣好的说,说的都是他讨人喜欢的缺点。 谈到卢梭本人的这本《忏悔录》,他说他“不论好事或坏事全都同样坦坦率率地说。既 不略而不提任何坏事,也不添枝加叶增加任何好事。”他要象展示一个剥了皮的人体模 型那样,把他的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象他这样把自己揭露得这么“酷”的人,还真是 从未见过。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迄今尚无先例”这句话,不算错,是可以肯定的。
第二个问题:卢梭的这项大事业,将来真的“不会有人仿效”吗?他的预言果能成真吗? 我看未必。笔者相信将来定会有人“仿效”。仿效什么?仿效他的真诚。步武先贤的例子 ,在巴金的书中现在就可找到2。 读《忏悔录》读得好的人,要数郁达夫。他真把书中的味儿读出来了。何以见得?有他的 评论为证。 卢梭的《忏悔录》全书共十二卷,分两部分,每一部分六卷。大多数版本都专门有两个 插页分别标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照原作冠于各该部分之前。 作者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第一部分”(1—6卷)大部分是在伍顿和特里庄园 写的。当时的心情非常愉快,写的都是些美好的记忆,到写第7卷时,作者的精神状态已 逐渐恶化,写的都是些不幸的遭遇和朋友们“背信弃义”的事情,因此,作者把此后的 文字列为“第二部分”(7—12卷)含有写前后两部分时的心情有差别之意。写第一部分时 的心情好,语气平和;写第二部分时的心情坏,语气偏激。这一点,郁达夫评论得很好 。他说:“《忏悔录》的前六卷,若比作春花的浓艳,那后卷,只好比作冬天的阴郁了 。……在前半部里的那一种Romanticidyllic的彩色,在后半部里一点儿也寻不出来了。 ” 可惜英文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在第3页和第265页之前各加插一页,分别标明“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把这个意思凸显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疏漏。 注释 1蒙台涅《文集·致读者》,李平沤选编《法国散文精逊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即出 )第3页。 2参见《巴金全集》16《再访巴黎》。 3郁达夫《卢骚的思想和他的创作》,《郁达夫文集》卷6第34页,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 以上文字图片由《书评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准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无心杀贼,有情补天!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96.19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