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有感而发>>其他外国文学>>[转载] 殖民炮火中的最后一抹青烟

主题:[转载] 殖民炮火中的最后一抹青烟
发信人: stranger()
整理人: stranger(1999-07-23 15:26:00),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m 讨论区 】
【 原文由
 stranger 所发表 】

 萧 心
                                    
    玛格丽特.杜拉是1996年3月去世的。关于杜拉,由春天到冬天
一直想写些什么。因为毕竟是半个世纪以来最优秀的女作家。
    杜拉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不幸:年轻时在越南漂泊,早逝的兄长,
没落的家境,投入集中营的丈夫,还有是那种终生萦绕着她的毁灭感。
    
    不知为什么,我固执地以为有着两个杜拉,分别是年轻的和成熟的
两个同样传奇的女子。最早接触杜拉是因为《情人》和《广岛之恋》。
故事现在回看起来确实不见得有多么出色,但一个白人女子对于远东的
那份没有理由的感情和投入却是完完全全的,疯狂又真诚。在二十世纪
上半期东亚的连场殖民炮火之中,杜拉的人和作品确实是一抹神秘又忧
怨的青烟。
    
    杜拉最优秀的作品是步入中年后越写越薄,越写越散的文本。六十
年代的《广岛之恋》刚好是这个转折期的产物。由少作《无耻的人》到
一举成名的《抵抗太平洋的堤坝》,杜拉遵守传统文学规则的作品好象
都不比通俗的《情人》要好。六十年代起,杜拉由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
一次毁灭和重建。无论是小说,电影或剧本,杜拉都在显现着自已独特
的文风:难以捕捉的叙事脉络,高度浓缩的文体和如歌的自白,作者冷
酷的缄默和部分角色近乎疯狂的呐喊的强烈对比。一切不再是地中海畔
炽热青春的少女风情,而让人感到是一个庄严的祭司在宣诵神谕。
    
    不过,这个祭司对于生命有着太多的洞见。杜拉最后的一部作品
《文字海》是1995年出版的,是一本随笔和照片共存的书。照片只有
30帧,却是1980年至1994年前后14年的作品。由杜拉晚年相依为命
女友海伦所拍。每年夏天,这两位已是垂暮之年的老妇人在曾经是血肉
战场的诺曼底一带漫步,诉说着印度支那半岛,奥斯威辛集中营,广岛
和巴黎的故事,她们有过的美好和绝望。每当看到感动的人和事,杜拉
就让海伦拍下来。书中的文字,就是和这一幅幅照片有关或无关的注解。
    
    杜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应该是先后重写了六次的《露.华.斯丹的疯狂》
杜拉为一条普通街道上的人物一次又一次衍写着奇迹和故事,充分显现
了她对命运的关怀。到了同样是去年出版的《就是这么多》,风烛残年
的杜拉笔力依旧,在最后的岁月里对世界还想诉说更多。
    
    今年冬天,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杜拉反复感动。在北国街角的冷风
中,听着朋友在逐字逐句地为我翻译《文字海》,我看见风在枝头追逐
着时间,想起杜拉很久以前说过的:"我们写的,永远是一个世界的残
骸,一段爱的残骸。"
    世事如烟。

--
无心杀贼,有情补天!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
※ 转载:.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