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转载连载>>转载作品>>转帖:李泽厚评鲁迅(原作:mzhai

主题:转帖:李泽厚评鲁迅(原作:mzhai
发信人: rpzyp()
整理人: ft.858(2004-02-28 22:17:28), 站内信件
此文由广州网易book版的mzhai<xiaoxiao>所作

李泽厚评鲁迅

“…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这
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
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但是,可惨的人生!…
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的暗夜了…但暗夜又在哪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
以至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野草·希望》)
多么惨淡深重的悲哀,连可以搏斗的对象(“暗夜”)和可以为之搏斗的“身外
的青春”(“星”、“月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也可以至于没有。
那么,人还值得活么?人生道路和生存意义究竟何在呢?于是: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
会使我消失。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
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淹没,那
世界会属于我自己”。(鲁迅《野草·影的告别》)
一切都值得怀疑,一切都可能虚妄,一切都并无意义和价值,连绝望本身也虚妄
得好笑…,但人却还得活着,还得彷徨于明暗是非之间。于是我奋然前行,孤独
地前行,没有伙伴,没有歌哭,面对惨淡的人生,向死亡突进。

                        ——李泽厚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李认为鲁迅“对世界的荒谬、怪诞、阴冷感,对死和生的强烈感受是那样的敏锐
和深刻”,但同时由于当时高于一切的民族救亡主题和中国文化传统中“知其不
可而为之”的刚强忠挚的坚韧品格,使鲁迅“虽悲观却仍愤激,虽无所希冀却仍
奋力前行”。现代意识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奇异的融合”,使得鲁迅“在惨痛和
死灭中仍有奋起”,在冷峻中“藏着极大的和暖、情爱和温柔”,终于成为“‘
使造物者也羞惭’的人间猛士”。

我想《野草》才是探询鲁迅内心深处的钥匙。看过这些再去读《野草》的《题辞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
活”,体会与以往是多么不同!还有《淡淡的血痕中》,造物主“暗暗地使人类
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但“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记得一切深广和
久远的苦痛”,我看着“记得”这两个字,想了好久,这和昆德拉引述的“永劫
复归”竟是同一所指。还有那篇我极喜欢的《秋夜》,我相信那枣树、小花、月
亮、飞虫,并没有太多的隐喻(不象中学老师说的那样),整篇文章不过是在描
写一种秋夜心绪罢了。
不管在今天看来鲁迅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如何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也无论我们
如何赞叹鲁迅那超越时代的电光火石般的思想,鲁迅终其一生都是孤独而痛苦的
。寻求一个终结的答案而获得永远的解脱,这于深思的人而言是不可企及。你曾
为自己的孤独顾影自怜吗?我相信是有的。
我们毕竟无法洞悉上帝的智慧——“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
做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欢迎大家到广州和北京网易的“开卷有益”来灌水。^-^)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14-226.east.ne]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