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echang()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20 12:53:07), 站内信件
|
在新武侠的发展史,梁起于前,金盛于后。在六十年代,梁的地位和影
响比金有过之而无不及。今日金迷们津津乐道金书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多,
其实,只要了解香港电影史,就知当年梁的作品改编成电影无论在量还
是质上都超过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中期才发生逆转。但就
整个七十年代而言,金梁地位大致相当。进入八十年代后,金的影响逐
步超过梁。九十年代情况大家都知道,完全一边倒。
金梁地位的变化原因极为复杂且耐人寻味,笔者在此作一简要分析:
首先,金书确有胜梁书之处。
近些年,有的人认为金书的文化内涵远较梁书丰富深刻,且表现手法较
新,故较梁书受欢迎。其实这并没说到要处。我认为金书有文化,但其
程度和作用都被夸大,请问有几个金迷是为学习中国文化而读金书;至
于形式上的新与旧更不是阅读的关键,《水浒》《三国》可谓旧矣,一
样拥有大量读者。
金真正胜过梁的,应当说还是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确较梁复杂和丰富。
梁之许多作品正邪对立分明,人物过于正统和呆板,有高大全之嫌,故
今日读来有过时之感。而金在这方面处理较好,有生命力也就不足为奇。
但若仅因为此,金梁目前地位的差异不会如此之大。实际上,梁书虽然
水准参差不齐,但因梁的作品有三十五部之多,要选八九部《书剑》《
碧血剑》水准的书并不难。我个人认为,梁最好的作品与金最好的作品
相比纵有优劣之分,也是同一层次上的优劣之分。
其次,金在报业上的成功是金之作品影响扩大的重要原因。六十年代,
金创立《明报》,至七十年代中发展至鼎盛,一度成为香港第二大报,
而金书的影响也正是此时影响骤增。其时,金的小说在《明报》连载,
文以报传,报助文威,也就顺理成章。
第三,梁的衰弱是香港的左翼文学发展的缩影。梁在港属于左派,也就
是当年的进步作家,而金当年是中间派知识分子。六十年代,香港左翼
运动蓬蓬勃勃,梁的作品受到左派报刊尤其是长城,凤凰等左派电影公
司的力捧,气势极盛。七十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左翼运动一落千丈,
梁在港失去支持,渐趋衰落。而梁的身份虽使其作品于八十年代初先于
金进入大陆,但不久港台影视改编潮很快使金占尽宣传的优势。
第四,金政治上的地位助了其一臂之力。金原来在政治上采取中间路线,
八十年代初却很“识时务”地转向了中间偏左,香港回归前又提出了中
央垂青,港人争议的保守的政改方案,金受到多个国家领导人的器重并
接见。在政治主导一切的中国大陆,有一串政治头衔对金大侠及其作品
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梁此时因左而衰,金此时因左而盛,这的确有点
讽刺意味。
最后,金梁的社会角色对其作品在读者的地位也产生了影响。六十年代,
金梁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且彼此相熟。七十年代后,金在商界发展成
功,成了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而近二十年,香港不用说了,中国大陆社
会商业气氛渐趋浓厚,金简直成了读书人实现自我多方面价值的典范,
而梁如今不过是偏安澳洲甘于寂寞的一介书生。这种社会角色的差异对
爱人及书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以上几点,我仅是择其要者而论。其余如金书在市场运作上的成功更是
人所共知。需指出的是,本文的题目是个很大的题目,不仅涉及文学,
且涉及社会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知识,我才疏学浅,仅作
抛砖之论。我个人一直有种感觉,所谓的“金学”与其把金的作品当着
纯文学来研究,可能不如研究其流传背后的社会现象有意义。任何文学
作品的产生,传播和评价都受非文学因素影响,武侠小说当然也不例外。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2.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