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ranger()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20 12:46:59), 站内信件
|
如此这般是李敖
杨泊
最早读李敖的书是在90年。应该是由工人出版社出的《我的皮肉生涯》,黑的 封面还有点意思。编选者是当时上海复旦大学辩论队的一员大将。他在后记中自 提是第一个推销李敖的人,如今执笔时想起也还觉得是蛮有趣的。不过此书的编 排还真是详略得当。之后另有一本花城版的《千秋评论》,选的是李敖八十年代 千秋评论丛书里的部分内容,对里面的一些雷震呀放水呀的台湾本地人与事是不 大捉摸得准的,但对于他自述与老K、三毛与柏杨之流的争斗还是非常有共鸣的, 真是大呼痛快。
我曾在一个乱七八糟的大学里呆过,所幸的是,除了晚娘脸的老师和争当班 干部的学生外,还有一家专设港台室的图书馆。图书馆里平时什么位置都给人占 着搞自习,就是这一家港台室因为不准自携书本进去得以幸免。于是便宜了我在 其中大快朵颐,看完熊十力与牟宗三的心性大作后, 从此对新儒家不敢再抱幻想 ,也由《离别钩》开始倾情于古龙等下的花错、朱猛和谢晓峰。但是最大的收获 却是由二十多册的《李敖全集》里得到的。
人在大学期间,正是人生的歧路阶段,社会的光怪陆离,道貌岸然的虚伪师 辈,苟且钻营的平辈学友,无不让人扼腕,可又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认识, 然后冲 破束缚,苦闷可想而知。那时候读李敖的大学日记,读他的思想成长自述,确实 是起到了平添不少勇气的作用,而且,读李敖的书越多,也多少有一点朦胧的感 觉,发现他的思想好象还是有一引起缺陷。虽然当时说不出来,可是也生出了几 乎"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情。我一向读书不算少了,但是真正体会到活生生的知识 分子言行,李敖是第一个。因为那时候还不知道有布勒东等人的热闹,也未尝了 解聂鲁达和马尔罗的丰富生涯,更说不上接触蔡澜和林行止诸人的现代城市生活 。当时只知道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有两种类型,不是对土地爱得一把鼻涕一把 眼泪, 就是一面给人打屁股一面还说自己的忠诚的,怎么想也觉得不是个滋味。 可是见到李敖的生活如此真实,如此有尊严,当时也不可能想象得到李敖在几十 年的明枪暗箭中的颠沛困顿,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盼头,读书 总还是有用的。知识分子毕竟不是在什么地方的毛。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 club.netease.com.[FROM: 202.103.153.1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