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转载连载>>转载作品>>转贴:铁皮鼓—未画句号的现代流浪汉小说

主题:转贴:铁皮鼓—未画句号的现代流浪汉小说
发信人: gag()
整理人: ft.858(2004-02-28 22:17:22), 站内信件
发信人: cartoon@argo (空里流霜), 信区: litterateur 
标 题: 铁皮鼓—未画句号的现代流浪汉小说 
发信站: Yat-sen Channel BBS (Thu Oct 28 02:43:55 1999) 
转信站: argo (local) 


《铁皮鼓》:未画句号的现代流浪汉小说 

  联邦德国成立的头十年是短篇小说、广播剧和诗歌创作的繁荣期,同时人们
却在 
谈论着长篇小说的危机。格拉斯《铁皮鼓》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局面。 

  1958年10月,“四七”社举行一年一度的聚会,作家们携带新作来此朗读,
当场听 
取评论。一个年轻人,从巴黎来,囊中无多却有一份手稿。他来了,朗读了,成
功了。 
3000马克的“四七”社奖成了国际声誉的滥觞。翌年秋,格拉斯和他的第一部长
篇小说 
《铁皮鼓》在法兰克福书展亮相,三年内《铁皮鼓》已经有了11种语言的译本。
 

  可以说,《铁皮鼓》是一部未画句号的现代流浪汉小说。格拉斯曾说过,拉
伯雷的 
《巨人传》和格里美豪森的《痴儿历险记》都曾给予他很大的影响。这种体裁源
于16世 
纪的西班牙,一般通过一个小人物或“反英雄”的眼睛反映一个政治经济衰败时
代的怪 
现状,而这个主人公往往既是“局外人”又“身在现场”。 

  痴呆儿和后来的畸形人奥斯卡,就是这样一个“反英雄”。他的“自我伤残
”是格 
拉斯的一种富有想像力的安排,一种怪诞的虚构。“自我伤残”本身意味着对黑
暗时代 
的抗议,为作品定下一个愤世嫉俗的基调。奥斯卡以不正常的形体作掩护,置身
于现实 
之处,时而在牌桌或演讲台下,时而在塔楼或舞台上,冷眼旁观,嘲笑讥讽。但
他毕竟 
是现实中的人,常被卷入现实事件,他巧施诡计,闹恶作剧,又能随时脱身。他
是目击 
者、当事人和自述者。这部小说,除奥斯卡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外,还有一个无
所不知 
的作者,他们两人交替讲述,不断改变视角,使叙述生动活跃。 

  《铁皮鼓》的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但如作者所说,它主要揭示从魏玛共和
国到纳 
粹统治这个过渡时期中“小资产阶级的霉臭”和“机会主义”。这个阶级因其劣
根性而 
成为德国纳粹党的社会基础,使法西斯势力得以滋生蔓延;战后,这个阶级在经
济上复 
苏后便又依然故我。小说采用框形结构,它像一个装有哈哈镜的舞台,背景是19
18年至 
195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台上是狭小的小资产阶级的天地,荒唐人相继出场演出
荒唐插 
曲,这些插曲均含有与背景事件相关的讽刺寓意。那浑浑噩噩的一群在哈哈镜里
的扭曲 
映象,又使其劣根性暴露得更加鲜明刺目:庸俗无聊,苟且偷安,贪生怕死,冷
酷凶残, 
见风使舵,狂热盲从。奥斯卡身兼数任:编剧、导演、主角、旁白。他感叹道,
什么是 
这个世纪的特性?是“神秘,野蛮,无聊”。 

  夸张到怪诞程度的漫画式讽刺手法是这部小说的特色。这些漫画往往又是譬
喻。希 
特勒在1925年前的称号不是“元首”而“鼓手”,砸玻璃是纳粹暴行的标志,V-
1、V-2 
飞弹曾被吹嘘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奇迹武器”。奥斯卡是“铁皮鼓手”,有“唱
碎玻璃” 
的本领且有“远程效果”。当年高呼过“元首万岁”,砸过玻璃,信过“奇迹武
器”的 
人,看到这个侏儒形象时会作何感想呢?但奥斯卡敲出的是不同于“时代节奏”
的鼓点。 
他在演讲台下用源自美国的狐步舞曲《老虎吉米》引诱纳粹疯狂舞蹈的画面,不
仅讽喻 
小资产阶级昔日的狂热盲从,而且预示它在战后对美国文明的新盲从。这个阶级
或许会 
永远盲从下去。对天主教会在第三帝国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格拉斯也毫不留情地
予以讽 
刺,致使他担上了“亵渎神圣”、“伤风败俗”的罪名。《铁皮鼓》创作的年代
,正是 
阿登纳任总理期间,所谓的“经济奇迹”又使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昏了头脑,他
们摇身 
一变,不谈过去。然而格拉斯敏锐地觉察到,“对纳粹阴魂的崇拜”正在形成,
他要再 
现空虚阶级过去的丑态和现今的空虚,并拽出那股阴魂不散的邪恶势力仍在威胁
着原本 
善良的人们。 

-- 
我独自在黑暗的夜里游移 
流浪的歌声中有你的名字 

--
娶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_^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4.14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