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sxianer(仙儿)
整理人: wsxianer(2002-06-27 13:01:54), 站内信件
|
说起周庄,必然想起“上有苏杭,中间周庄”的说法,而中国第一水乡、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更是闻名遐迩。
经不起同事的怂恿,周末三五个人一道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一睹那古朴的民居与水道两岸的青青垂柳。印象里,最难忘的是周庄那曲曲折折的小巷,极窄,我的两个胖子同事很艰难地比肩而行。大家一路上议论纷纷,一致以为明清时代必是没有他们二人这样的体形,说笑着在细砖旧瓦、石桥流水的小巷里穿行。
那天气候不是太好,一进小镇便迎了雾一般的小雨,淅淅沥沥的淋着。有同事说江南的天气就是这样,一朵云就是一场雨;于是大家都期盼着天上那朵云彩早点离开周庄。可是云却偏不,执拗地潮湿着周庄的天空,却叫雨雾里的庄子显出一种烟雨迷离的美丽来——恰似人,必要以距离和神秘做隔断,方才有一种蛊惑人心的魅力。
周庄的桥大大小小有十四座。最著名的大约就是建于明代的世德桥与永安桥了,因为这两座桥相连又相互垂直如一把古代的钥匙,因而又被称作钥匙桥,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开启尘封已久的心扉。
不过这座双桥却因为出现在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于世;精明的周庄人抓住商机,请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师们查找资料,将他们的家乡恢复到明清时代的原貌,开发出沈厅、张厅、迷楼、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周庄这一个水乡泽国带着她那独特的文化蕴涵终于得到世人的青睐——当然这幕后炒作的一切都是我先生在同济大学建筑业的朋友透露的。
周庄的民居里最有特色的就是张宅与沈宅。前者是官宦宅院的样版,后者则是巨富豪宅的范本。
参观张宅后院厅堂的时候很不凑巧,几拨游人都聚到了一起,导游的解说在拥挤不堪的的吵喳声中显得弱小无力,也没听清什么,于是和两个同事转到前面的大堂“玉燕堂”。
因为已经被导游带着走过,大厅里只我们和三四个外国人,仙儿看着那围榄里一套古朴典雅的仿红木家具特别眼馋,眼见四下没有管理人员,便翻过绳索一屁股坐在正座上,忍不住笑。却有人喊:那位置是老爷坐的,太太的位置在那边。许久,渐渐敛住笑容,突然拍案而起道:“怎么着,老爷的位置我今儿就是坐了!”同事都笑,却吓得老外脸上稍有变色,又渐渐释然,对仙儿点头直乐。哈哈。
听说张宅里有水道直通沈宅,莫非是为了行贿之便么。
沈宅是由巨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年间建造,七进五门楼,大小100多间房屋,是周庄最大的民居建筑。民间谣传,沈万三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手捧一个聚宝盆,我最喜欢的是开在沈宅大堂阁楼里的小窗,想象有貌美如花的小姐在半开的窗户里偷看相亲的公子,不知道那里藏着几多爱情的悲与欢。
沈万三的商业头脑想必是遗传给了周庄的后人,又或者可以说现代的周庄人发迹于沈万三也不为过——因为老沈爱吃猪蹄,却因为击毁皇帝的朱姓,取名“万三蹄”。于是万三蹄就一直香气四溢起来。
在周庄,大街小巷,凡是食品店里,几乎家家都有“蹄”出售,当然家家户户都称自己为正宗万三蹄;那一只只金黄酥嫩,丰腴肥腻,香飘万里的蹄膀直惹得游人垂涎。客人吃了好吃的,也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哦。
嘿嘿,不写了,我去吃万三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