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an(残荷)
整理人: whian(2002-06-27 01:25:38), 站内信件
|
最近看到一些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红楼梦联系起来的帖子,倒让我想起《鹿鼎记》。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他的生平得意力作。确实,这部小说总算一改过去熟滥的套路,给洋洋大观的"武林江湖"吹入一缕新鲜的空气。主人公不再是身怀绝学的的少年英雄,而是不学无术,善于营钻的具有多重人格的韦小宝。在这部武侠小说中,,"武功"的高低不再是决定人物命运的要素,取而代之的是权谋,并由此揭开了从市井到宫廷的一系列人间悲喜剧,比起其它武侠小说,《鹿鼎记》算得上是有点社会现实意义和内涵的意思了。
记得上次读过一篇文章,说金庸写《鹿鼎记》是有意无意的拿红楼梦作对照的,所列举的理由也很有趣。首先从名字看,《鹿鼎记》对应《石头记》,鹿鼎和石头都各自的主人公有莫大的关系;韦小宝对应贾宝玉,从谐音来理解,"韦"者,"伪"也,"贾"者,"假"也。但因为这有些索隐之嫌疑,所以作者还从其它方面分析,请看看下面一组主人公相关的对照:
同样聪明却不爱读书,小时生性顽劣;
同样身边有大批的女性追求者(人数相当);
宝玉出生于钟鸣鼎食的侯门,小宝却是婊子养的,两个极端;
宝玉最终"一无所有",是现实社会的失败者,而韦小宝却应有尽有,春风得意。
可能还有其它更多的理由,但我只记住这些了,作者据认为金庸有用《鹿鼎记》VS《红楼梦》之意。我对此说一笑置之,并没在意,因为我相信金大侠还不至于浅薄到想用自己高产的武侠小说去"VS"曹雪芹沥毕生血泪所凝结的《红楼梦》。
但从网上的讨论来看,人们似乎更愿意研究和讨论韦小宝,有好事者甚至还炮制出"韦小宝处世哲学"和"韦小宝与MBA"之类的文章来。尽管这些"研究"看来很好笑,却也表明韦小宝的受赞赏和关注程度确实是令贾宝玉望尘莫及。人们认同韦小宝,引以为成功的典范,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不考虑故事情节是否经得起推敲,从结果来看他足智多谋,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混得游刃有余,无往不利,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勉强算得上是个好人,在道德沦丧的环境中还保持基本的人性和良知。人生天地间,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不但要生存,而且要生存得舒舒服服,这是人之常情,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人们认定在现实社会里宝玉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而韦小宝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既然宝玉是失败的,那就要摈弃之,韦小宝是胜利的,就要发扬光大之。
问题是,我们的现实社会除了韦小宝式的胜利,难道就没有值得追求的东西了吗?当宝玉几百年前为之舍弃一切的真情真的在现代人眼中变得一钱不值时,我就不禁有些困惑了:漠视了人性的真情,剩下的,只有追逐不尽的物欲,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吗?但愿这是危言耸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