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eranda2000(万山孤绝)
整理人: zizz0(2002-07-16 19:31:08), 站内信件
|
世纪初的那样一个黄昏,我独自坐在一间空旷的屋子里,我身边放着报纸和一篇阅读完的小说。一个瞬间的感觉里,我知道时间那么快的顺流而下。想到自己,仿佛青春还在昨天,自己还没有退出那绚烂的一抹残红。世纪末的情绪却还浓重地笼罩着自己和身边的世界。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坚强的男人。我在无法养活自己的单位之外从事企图可以改变自己的另一种工作。似乎过去的许多关于人生的想象都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过去的等待观望已被逼在眼前的危机所抛弃。我一方面做着对于许多事的努力,但在回忆和现实当中,似乎也相信了命运。总觉得自己的一生被一篇文章写好了似的。
我开始变得实在起来,我不再那么喜欢热闹绚丽的东西。如同读书写作,也不在看重外表和形式。我喜欢那些贴近我的内容。倾听那些真实的灵魂。因长久的浮躁而放弃的写作重又捡拾到自己的手中,而这一次确乎是安静的。把它们当中生活和内心的需要来做的。
早年我曾背诵自己故乡一位历史伟人的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对于自己那是内心的荣耀和激励。我发誓不虚度一生。我想要一种精神,一种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付出自己全部心血的妄想。那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岁月。仿佛云电和山神。让自己内心涌动着那么多的激情和想象。我也曾经浅薄过,被华众取宠的东西所魅惑。也曾进入过人云亦云的喧嚣。追求过形式上的优美和华丽。三十几岁的一些傍晚,当我一次又一次沉寂下来,我了解并看到了这个世界频繁的战争、骚乱、饥荒、瘟疫、旱涝、地震、恶性事故和金融危机。我内心的内容变得沉甸甸的,想到自己早年凭一腔热血,从农村流浪到城市,凭借争强好胜的欲望考入一所学校,我为自己欢呼激动。但在将近二十年之后今天,我却对自己生存的天空感到低沉的抑郁。我的情结其实在乡村纯净的氛围里浓缩住了。我知道一经过去没法回头的生活。我需要的不是怀恋,而是伏在身边的事物,倾听、发现。我知道我的弱点。我知道我缺少什么。我经历过的那些挫折和困难,那些冷潮热讽误解打击,都已算不了什么。能给我留下就是经验和教训了。我相信一位当今作家说的“生活如同一片巨大的泥潭,精神却是日日生起,盼望着浮出水面绽出一朵花来。”
面临一个速成的年代,我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打上了过于匆忙的烙印,这样进程自然也有许多先蹈的东西。我为这些举动欢呼和祝愿。我依然缓慢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比如诗歌,比如散文。比如小说。它们必须是我自己的东西。
我用我的感知浓缩在我的形式里。伏下身来踏踏实实,随心所欲地去做。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
而是我在你的身边,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