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天文·地理 ☆>>地理>>平山堂的柳絮

主题:平山堂的柳絮
发信人: shuiwanger(水王二)
整理人: dannylu(2002-07-14 02:02:34), 站内信件

话说大清乾隆某年的暮春之初,在自古繁华地的扬州,有盐商于平山堂设宴赏花。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来行酒令,当轮到一盐商接令时,苦于平日读书少,想不出来,在众人的催促下,憋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一时举座哗然,纷纷讥笑其红白不分,哪家诗人说柳絮是红的?该盐商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无以应答。这时,作为特邀嘉宾的金农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诗,题为《平山堂远眺》,并即席吟诵:“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信以为真,认为引用很贴切。该盐商心存感激,越日以千金相赠(事见牛应之《雨窗消意录》等)。

 扬州的平山堂,现在知道的人可能是不多了,说到它是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所建,或许大家会“哦”一声的。当时他被贬任扬州太守,他在一首《朝中措》小令中描述在扬州的时光:“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看起来似乎非常潇洒快活,没有一点被贬的意思;同样,他被贬滁州时写下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也是一派“乐亦无穷”的言辞。对于这一类的文字,我是常怀小人之心的:能够挤入官场体制之内的欧阳修,怕不是全无心肝的“二百五”吧?——文字常常是要骗人的。

相较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我更喜欢“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有人说他一生怀才不遇,胸中常怀不平之气,其实这是不确切的。他也是有机会进入体制内的,在乾隆元年,有人荐举他为博学鸿词,他不愿去赴就,说是“城狐社鼠”当道,宁愿终身布衣。所以,不平之气是有的,怀才不遇的成分不多。但是不在体制之内,经济就成了问题,有一度他卖画收入颇丰,可他随得随尽,经常要弄到三餐不继等米下锅。他曾托在南京的袁枚代售画灯,却未获成功,袁枚致信说:“奈何金陵人但知食鸭脯耳,白日昭昭,尚不知画为何物,况长夜之悠悠乎?”

由此看来,足迹遍历齐、鲁、燕、赵、晋、秦、闽、粤各地的杭州人金农,选择在扬州客居的理由,可能是因为扬州有着一批附庸风雅盐商的缘故。附庸风雅的扬州盐商,让金农逃脱了传统文人“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命运,保留了“扬州八怪”们独立的人格,孕育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让金农们能以“布衣雄世”(金农自刻印文)。

平山堂的柳絮,红红的,好看。



----
石懒不随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