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whian(残荷)>>云烟渺茫间,无限丘壑在---秦可卿之谜

主题:云烟渺茫间,无限丘壑在---秦可卿之谜
发信人: whian(残荷)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6-07 09:21:59), 站内信件
    如果说红楼梦一书中有什么不解之谜,那么大概应该算是秦可卿这个人物了,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八十回之后是续书,与前八二回有不合之处不足为怪,其余索隐家们作茧自缚的"谜"更不值一哂,但秦可卿却是在第十三回就命赴黄泉。按理说她应该是按曹雪芹原意自缢而死才对,但作者却最终让她也死得不明不白。更甚者,作者对她的描写也似乎颇有些前后矛盾。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作者这样交代了秦可卿的身世:
他(秦钟)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按辈份宝玉是贾蓉的叔辈,所以秦可卿是宁府的晚辈媳妇,但是这样的身世和身份,死后葬礼却隆重得有些蹊跷(连北静王也亲往祭拜),这是令人费解的;
另外,她与宝玉的暧昧关系,那也还罢了,问题是作者安排她在第十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与宝玉发生关系,而这一回在全书之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这一回明确地为全书重要女子定下了最终的宿命,而宝玉恰在这里接受了某些启蒙教育,对宝玉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秦可卿跟宝玉的关系应该不止是一般的暧昧那么简单的,但是书中却没再进一步提及,却在第十三回写宝玉听到秦可卿死讯时"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秦可卿本来早已是垂死之人,但宝玉反应如此之激烈,让人不解;
最后,秦可卿的死是最令人怀疑的,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非常明确地交待了秦可卿的病情:
…(先生)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上写的是: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于是贾蓉送了先生去了,方将这药方子并脉案都给贾珍看了,说的话也都回了贾珍并尤氏了。尤氏向贾珍说道:“从来大夫不象他说的这么痛快,想必用的药也不错。”贾珍道:“人家原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因为冯紫英我们好,他好容易求了他来了。既有这个人,媳妇的病或者就能好了。他那方子上有人参,就用前日买的那一斤好的罢。”贾蓉听毕话,方出来叫人打药去煎给秦氏吃。

    关于那个药方子上次有些网友用了些"索隐"的方法解释,这里且不议论,但是看那下面贾蓉与那先生的对话,秦可卿是过不了隔年春分的。第十一回也交代了秦可卿的病势加重了,其中有凤姐去看了她回来与尤氏的对话明白地表明秦可卿已经病危了,"…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但接下去却突然写起贾瑞上凤姐的当得病和风月鉴的事,其中十二回有说贾瑞的病"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接下来又说"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这说明其间至少隔了一年了。之后才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写秦可卿死了,而据说这一回原来的题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而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的。

    第十三回脂砚斋的批注很多,但有些地方简直让我不知所云,好象是说作者原本另有写法,但后来却"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在本回下面有这么一些批注:

甲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庚辰: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春。
蒙回末总评:借可卿之死,又写出情之变态,上下大小,男女老少,无非情感而生情。且又藉凤姐之梦,更化就幻空中一片贴切之情,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感之象,所动之萌,深浅诚伪,随种必报,所谓幻者此也,情者亦此也。何非幻,何非情?情即是幻,幻即是情,明眼者自见。

我看了半天没看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作者何以要"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又何以要"大发慈悲心"呢?说是因为要她"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所以"姑赦之",我还是弄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最不解的是作者似乎还有意留个尾巴,那就是听到秦可卿死讯时书中这样写道:"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个矛盾是再明显不过的了,因为上回已经清楚无误地交待了秦可卿的病危,连后事都备下了,此时死应该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怎么会"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对此脂批云:"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这就是说其中还隐含着"天香楼事"的了?

    以上一些疑问,可能有的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也可能有红学家作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我孤陋寡闻,是不得而知的,是以仍在这里提了出来。


----
 月下芙蓉影,风雨残荷声 ---<<☆ 斯是残荷,不自弃也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