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梦的家园>>沉情积文>>文集专录>>细雨细语集>>洛阳点滴

主题:洛阳点滴
发信人: xuayan(细雨)
整理人: zlth_521(2002-06-07 08:32:23), 站内信件
MAKE·IN·MMPHOTO

    第二次去河南是秋天,目的地洛阳,傍晚飞抵郑州后转乘洛阳派来的车前往。
    洛阳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古老且很美的城市,在学校读书时课本中就曾介绍过洛阳的牡丹如何有名和美丽,九朝古都如何历史久远等等。,“春风细雨到洛阳,千叶重楼漫天香。路转相迎桐树紫,心花带笑上新装”。洛阳牡丹我心仪已久,但知之很少,虽看到过牡丹,但未在洛阳观赏过,只在很多小说中曾多次读过以洛阳牡丹为题材的故事,如在《镜花缘》一书中,开篇就是以武则天在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醉酒写诗诏,“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命令“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下令烧死牡丹,自此牡丹枝干被烧成焦褐色为全书的缘起;在《聊斋志异》中有《葛巾紫》《二乔》等等,至于文人墨客咏牡丹的诗篇,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然而我虽心仪却与洛阳牡丹无缘,首次到洛阳偏是在叶枯草黄的秋天,况且我既无“九五之尊”能命百花迎秋,亦无返季之能,纵有此权亦无用,牡丹的傲骨已令昔日武后无奈而焚花,何况我等平头百姓呢。不过还是不死心,独自上街去找,希望能有奇迹发现,转了好多地方都未能如愿,只看到的卖牡丹苗的,小小的,象初长成的小胡萝卜,叶芽焦红色,看着这小小的幼苗我不知能否种活它,既如此又何必让它夭折在异乡呢,我还是放弃了购买的欲望,最终满怀遗憾而又留恋地走开了。
    说起洛阳古老,总用“九朝古都”来形容,究竟是那九朝呢,我可从没细究过,有人说其实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定都,又有人说是指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究竟是多少朝那是历史学家们的事,总之“九朝”只是说其多,也佐证其古老,并非确指,这点大概不会错。沧海桑田,岁月变更,我看到的洛阳象其他古老的城市一样,已没有多少历史的影子,但仍能看到昔日的尊贵和繁华,看到时间流逝的痕迹。
    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进了白马寺,按照以往的习惯游览后我总喜欢找一僧人聊聊,此次也不例外,然而不聊则已,聊却聊出了笑话,入门我只见山门门楣上有“白马寺”三字,因此便请教一老僧:为何只有此三字,而不象其他寺庙有“禅寺”或“律寺”的字样,白马寺属于哪一宗呢。老僧笑答:小施主错了,佛本无宗,白马元宗,天下万宗,皆归我宗。听了此话我先是一怔,继而脸红红的逃也似的走了。出门后细想,感到自已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问宗怎么问到白马寺来了,建白马寺时佛教在中国还没分宗派呢。
     二次到河南,我感到博大精深的中原大地,积淀了多少中华文化的底蕴,那不是我们可想象的。
MAKE·IN·MMPHOTO



----
 
     晨曦中,黄昏里, 
和风微吹,细雨飘洒,似雾似雨, 
    浪漫如诗,朦胧如画。
                  ----细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