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社会·人物 ☆>>人物>>我眼中的独庸生

主题:我眼中的独庸生
发信人: liyi_1016(缺月)
整理人: dannylu(2002-07-14 01:56:51), 站内信件
    初次留意“独庸生”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莲花山掠影》。在我看来,这类文章比较难写,而他娓娓道来,如家常话般的叙述中却流露出一种大气,还有着许多我很难学到的优点,比如思路开阔,描摹细致等等,我不由得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  
                   
  再次看到他的文章是在武侠天地,题目是《金庸笔下最可爱的女性》。这一篇,文字倒不是很出色,但分析精当,议论透彻,读来痛快之至。更让我兴奋的是,这位让我心仪的写手竟然还是一个“金庸迷”!从此,就有了“一识韩荆州”的念头。  
                   
  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和他在龙行遇上了,后来还聊过几次,慢慢地就成了朋友。  
                   
  我感觉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既谦和大度,又敏感骄傲;既坦诚率真,又自我封闭。  
                   
  其实,他这个名字本身就很矛盾。独庸生,“庸”,如果是指平庸、庸碌的话,那注定是多数的,可偏偏前面还有一个独特、独立独行的“独”,后面再来一个书生的“生”,三个字合在一块就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在我想象中,他就是一个书生,高高瘦瘦,忧郁,落寞,游离在天地人间,不问世事,不食人间烟火。  
                   
  (一)  
  他很谦和,从他的文章看尤其如此。无论什么时候提到自己或自己的文章,永远都是很谦虚的,他自称“是那种很普通、很平凡、很平庸的人”,文章也“充其量不过是作些无病呻吟之态,自以为高雅地伤春悲秋一番,满口酸味,扑鼻庸气”(《板砖记趣》)。而在我看来,他的文章,在家园应该属于很有看头的那种,立意深刻,文采斐然,就算有时稍有堆砌,也无伤大雅。“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想他的样子,就算不俊,也绝不会太丑。  
                   
  他还很宽容。我因为偶尔也附庸风雅地发发帖,所以还挺留意论坛上的文章,也经常向他请教对一些帖子的看法,而他几乎每次都是说别人的优点,而且说的十分中肯。有时和他谈起对人对事的观感,他也总是把人往好处想,就算是并不认同别人的做法,也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并理解。而他又不是那种老好人式的圆滑,他是真心实意地注意着别人的长处。我想他文字间流露的从容,就来自于他的善良和包容吧。在他面前,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浅薄。  
                   
  可他又是骄傲的,他的骄傲不是那种丑恶的不可一世,而是一种自尊和矜持。他的自尊心太强了,怕受伤。因为怕受伤,所以有时要裹上硬硬的壳。他告诉我,有次他和一个好朋友闹别扭,尽管很想和好,却担心对方不予理睬,就闷在心里,偏偏对方也是这样想,结果两个人一个老挂在他们常去的聊天室,另一个就老在那进进出出,可就是不交一语。我说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骄傲不要也罢,既伤己又伤人,伤的还都是自己在意又在意自己的人。他可能也早意识到了这点,有时说起来好像也挺后悔的,可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他有改过的迹象。  
                   
  这恐怕和他的敏感有很大关系。我有次笑他“迎风流泪,对月伤心”,这当然有些夸张,不过我想他确实是有着一颗柔软纤细的心。看他以前的一些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我简直怀疑他的感觉器官是不是特别的发达,以致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咀嚼出细雨的缠绵。这对写作来说应该是种好事,可放在现实中就未必如此了,尤其在人际交往上。许多人都会觉得他有些怪,很情绪化,甚至是偏激、执拗。举个例子,和他聊天,如果同时还和其他朋友说话,他感觉到了,可能就会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尊重,然后很快“郁郁”地离去。其实这又何必呢?有时真想送他一句话:“人太敏感,活的虽丰富却烦乱。”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一点他就像贾宝玉;而在敏感自尊方面,又很像林黛玉。  
                   
  (二)  
  他待人坦诚,率真。在大话流行的网络,他却要么不说,说的一般都是真话,当然开玩笑除外。他还讨厌人说客气话,有几次他觉得我在和他客气,竟险些拂袖而去。有一个网友曾这样写他:“和他聊天,能够让我找回久违了的真诚。”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他甚至连回帖都很用心,大家知道,许多人写帖可能还会比较认真,但回帖多数就一句半句插科打诨了,他却不同。我有次碰巧看到他回风之发端和狮子的两个帖,真是情真意切,看的我都忍不住有些心酸。  
                   
  他还很乐于助人。有朋友想找上传软件,刚说完没多久,就收到他寄来的“网络传神”。如果说寄软件只是举手之劳,那写论文就得劳心劳力了。我有次和他抱怨就要到期了,可三篇论文还八字都没一撇,顺口说了一句“要么你帮我写一篇吧”,他还真答应了,我本以为他是说说而已,可没想到他第二天就去查了资料,没几天就写成了,我稍做改动,就拿去交了差。想不到他这个谦谦君子还颇有古代侠士急人之困的风范。  
                   
  按理说,他以诚待人,还能急人之困,应该有很多朋友才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朋友并不多,好朋友可能更是屈指可数。  
                   
  因为,他是自我封闭的。他似乎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只与寂寞孤独为伴。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想理解别人,我也不被人理解。”(《理解》)当然,我不是说他以自我为中心,他其实是很能为他人着想的,不然也不会那么热心助人了。只是,我总觉得,他潜意识拒绝走进别人的世界,所以总是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样,他也不喜欢别人来打搅他内心的宁静。他可以和人谈笑风声,但他绝不会轻易让人走进他的内心。我想,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一方神圣的净土,他近乎固执地守护着,宁缺勿滥,一般人只可进来坐坐,甚至喝杯茶,却不可能久驻。  
                   
  外界的东西似乎很难真正左右他的情绪。一般的人或事可能会让他开心或是感怀,却很少能让他有更深层次的快乐或痛苦。我想他的快乐或痛苦只来自于他的内心。如果他的精神世界能令他的心灵得到满足,他才会快乐,反之,则痛苦。  
                   
  (三)  
  有时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矛盾的性格可以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  
                   
  功名利禄什么的他看的很淡,国际形势、国家大事也不很关心,什么人情世故,好象也不大懂得,我想他连自己的生日可能也会常常忘记。  
                   
  对现实没什么要求的人,往往在精神上有很高的追求。我想他就是这样,所以我感觉他是痛苦的,他不快乐。我不知道他追求的是什么,但我有时想到他,眼前总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茫茫的沙漠,一个旅人踽踽而行,眸子里已饱含落寞,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尽管疲惫,却依旧执着。  
                   
  很喜欢黄磊的《我想我是海》,我想他也是一片海,一片宁静的深海。或许在现实中他并不成功,但在精神上,他却是富有的。这在功利的社会,是“幸”还是“不幸”?  
                   
  我由衷地希望他能快乐。  
 



----
 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