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terna(在路上)
整理人: icesnow1216(2002-06-02 09:45:06), 站内信件
|
作者:芊色
泉州城的小吃多且味道一流、形式奇特。百年吃客的风流精华处都落在了那“小”一字上。不论是面线糊、肉粽子抑或牛肉粳、蚵仔煎,大多都用了浅浅的碗浅浅的碟盛来,多多地加上了地瓜粉,摆上桌面上尤为怪异。像什么?像孩童过着家家。从钟楼一路下来,如同进行小吃展览。带上五十块钱,包你两人一天从头吃到了尾。
钟楼边上向东约摸百米即是老字号的东街肉粽。彼时东街还未改造,拥挤得仿佛一城的人都在此参加什么聚会似的。那时东街肉粽店只有两个浅浅的店面,木板门每天早上要拆下,每日傍晚关店时再装上。那时,这里的肉粽已是通街知晓的美味了,大虾仁、香菇、瘦肉、卤蛋裹在五香糯米中,吃一口,舌头都不要了一并吞下去。要是晚点儿去,还真叫你买也不着。只好观赏夕阳日暮时店里的女子蹲在门口洗刷粽叶,一街的香气又是一街的水。
一直朝西走,泉州影剧院对面有家声响四方的营生。不不不,我绝对不是告诉你爆竹也能吃,那只不过是一家螺仔店,制螺时将其放入一肚子牙缸,加上各种佐料,上摇摇下摇摇左摇摇右摇摇,声震一条街。他们就卖两种螺,钉螺与“啾啾螺”,这个名字倒是形象极了。用手拈起一只来,放嘴里这么“啾啾”两声,一块肉就掉了出来。香、脆、五味俱全。。。这味道给人无限满足感,难怪小时同伴打趣,把接吻就叫“吃啾啾螺”!
转过弯来往南边行来,走了五十米靠右手边有一一米开外的小巷口,门头测身高的机器唠唠叨叨的“欢迎光临”。抬头,门上书有几个大字“中山中路415号大院”。对了,就是这里。这里的葱烧排骨、葱烧猪尾等各式用葱烧出来的菜可是顶顶有名,中午时,一份葱排一份小肠汤再来两碗咸饭,绝对让你摸着肚子还想再硬撑点。说来奇怪,就那么点儿门面,还曲里拐弯的,怎么一到饭时就挤得水泄不通?呵,应了那句老话吧——“酒香不怕巷子深”!
高丽巷,不是卖高丽人参的集散地。穿过了一排排五光十色的服装店后,钟楼往南二百米处,有个卖小吃的巷子就叫高丽巷。里面最捧的就是汤。各种配料的汤。水丸、豆腐、肉粳、肠子、肉燕……应有尽有,辅以大骨精炼出的不带油的汤水,价廉而物美。有趣的是,这些个小店基本上都是女子当庐,声音清脆地念出那些个食物名字。一饱口福,大饱耳福。
继续往南走,跳过两个十字路口,我们落向水门巷。这里可就非同小可了,狗、羊肉通巷尽是。吃了这里的东西,给个神仙你想来也是不做的。只是可惜,我甚少吃肉。所以亲身所尝可以推荐的,也就只是那家面线糊店了。进巷四十米吧,第一家上标面线糊、猪血的即是了。这家的最大特色就是,汤是用鱼肉汁炼成。在平平常常的小吃里,就透出了一股子鱼的鲜甜来,分外诱人,容易入喉。在面线糊里再加上大小肠、豆腐、卤蛋、鱿鱼、醋肉、煎蛋、蟹肉……任选都是一道人间美味。
行至此时,想必已是夕阳日暮。肚子也被各式小吃填得满满。别急,休息休息。咱们明天再接着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