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众议院—版友评论>>金庸>>江湖侠客>>郭靖>>论郭靖看金庸

主题:论郭靖看金庸
发信人: t1388(独庸生)
整理人: chgirl2001(2003-11-26 18:16:43), 站内信件
论郭靖看金庸

    有观点认为金庸小说中的女角写得比男角出色。但我一直不以为然,试问杨过、冷狐冲、胡一刀、韦小宝、乔峰哪一个是平庸之辈?但他们可能会说郭靖太笨、张无忌太软弱、袁承志无能,相对黄蓉,赵敏,阿九实在逊色。这恰恰说明作者的功力深厚,可以朔造不同性格的人物,不管英雄还是平庸之辈也是十分传神。象张无忌空有一身本领,贵为一教之主,终是碌碌之辈,难成大器。平庸如斯,何复多言?在人物形象上不讨好,但在艺术上却是非常成功的。

至于郭靖,我认为是金老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另一个是韦小宝;《射雕》(包含神雕中的郭靖)是最有价值的一本,另一本是《鹿记》。
  《射雕英雄传》发生在宋金并立,蒙古崛起,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也是一个造做英雄的时代。书中以蒙古建国,统一为大背景,以郭靖等人的救国行为为主线,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大时代的波澜壮阔和风起云涌。南宋统治者的苟安,金人的残暴,蒙古人的勇武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对社地现状的刻画也颇见功力,论纵深度在武侠小说中,即使在金庸作品中,也属罕见,可以说无出其右。

   在这本小说中,通过郭靖这个形象的朔造和刻画,最能休现中国民族精神和儒家思想的传统。中国民族精神是什么?简言之是忠孝仁义;儒家思想是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
    郭靖一生,可以说是简单却不平凡,贯彻始终是助宋抗金拒蒙。他不是名门之子,不是高官,不是将帅,即不能翻掌成云,复手为雨,也不能进言献策,或披坚执锐,为国出力效忠,但他没有空谈,没有坐视,没有抱怨,而是身体力行,身在草莽,却比任何人关心国家的安危。不能身先士卒,守城破敌,就自觉承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已任,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悄悄地影响着,关乎着宋室的安危。争夺《武遗书》,和金人斗智斗力,生死悬于一线。一场惊心动魄,影响着宋金命运的斗争,悄悄地发生,又悄悄地结束,然而影响却是深远和无形的。假若让金人得到,历史会不会重写?至少郭靖后来的死守襄阳,就少了最有力的武器。为了帮大宋去除大敌,图久安,他助蒙灭金,一旦蒙古人背信弃义,他毅然南归,顽强地抗蒙保宋,襄阳死守,人在城在。“知不可为而为之“。郭靖的铁肩担道义,有所担当,敢于担当的风骨,不正是"中国魂"的最好表现,也是中国人心中"理想人格"。郭靖身上闪耀的朴素而光辉的民族精魂,让人想到“击誓中流的“祖耿,让想想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弃疾,让人想起“匹马戌梁州”的陆放翁!也让人想到忠君尽节的陆秀文,和舍生取义的文天祥。

   金庸在郭靖身上的确是倾注了许多,起码是他前半生的信念和思想。郭靖的行为是严格地按照儒家思想创造的,忠孝仁义无一不全,就是连他的个性,他的笨也是为迎合这种需要,所谓君子敏于行,而拙于言。在小事上,郭靖显得木讷无比,往往要黄蓉从旁推动。但在大时大非前或民族大义下却是豪不含糊,此志不改,终身无悔!这种小事糊涂,大事分明的个性,不正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吗?最后正是这样一个笨人,最后走到人生的最高峰。东南西北四大高手,无不是出类拔之人,是百年难遇的人才,但如郭靖一比,一介武夫而已。黄蓉是第一聪明人,郭靖是第一笨人,黄蓉的可爱可亲和郭靖凝聚着“中国魂”的形象一比,只余聪明二字。

   真正可以和郭靖比肩的,是没有正式出场,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岳飞!郭靖对岳飞的敬佩可以说是本能的,象没有任何道理但又是自然而已。他生于大漠,自少失孤,虽有五位师尊,并没有对他灌输多少为国为民的嵩高引导,一切是天性使然,他一遇岳飞,就改变一生。胸无点墨,但一见岳飞的词,就直觉地说好,十分喜欢,以至爱不惜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同一类人,只有同类人才可完全理解对方。郭靖是有意无意间以岳飞为榜样,而金庸也是有意无意中将郭靖比作岳飞。岳飞的引入,看似是无有可无,其实是本书的思想和文眼所在。岳飞向来是儒将的典范,"儒"者是"儒家思想"也。在我国的地位仅次于关帝。对岳遗书的争夺,可以说是对正义的维护和张扬,武遗书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的,说是郭靖可以死守襄阳,保家卫国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本书,郭靖也不成为郭靖。

其实,在《射雕》中金庸真正要表达的是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到底谁是英雄?怎样才称得上是英雄?人应怎样过一生?是创下蒙古帝国,后来铁骑踏破亚欧二大洲,纵横驰骋,横扫天下的铁木真吗?还是象四大高手达到武学的顶峰?还是郭靖的铁肩担道义?可能结果不是唯一的,但我相信没有谁会说郭靖不是英雄。但在金庸心中真正的英雄我猜是岳飞,郭靖在《射雕》是向着岳飞靠近。在《神雕》郭靖无悔为一个英雄了。忽然想起北岛的一句诗: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愿意是一个人!

纵观金庸的作品,《射雕》堪称高峰也是一个转折点。郭靖即是侠之集大成者,也是一个结束。在这之前的陈家洛,袁承志,一个抗清,一个复汉(还是复明?记不清了,总之复汉不会错),无不是一身正气,以道义为已任,因国忘家,存大义而灭私欲(由其是陈)。但郭靖之后的杨过,张无忌,乔峰,以至冷狐冲身上再没有这种为国忘家的精神,他们身上虽然从不缺少英雄气概,只是少了那种民旅精神及信仰,"儒家思想"的淡化,信念的模糊,他们很少会因国忘家,以道义为已任,功成之后,往往是自动退出江湖,从此不问世事,与世无争。和陈袁的失意被迫隐蛮荒,烁孤岛有着本质的区别。

《射雕》究竟是不是金庸最好的作品,难下定论,单从民族传统,文化人格来讲,却是达到最高的层次。所以郭靖之后,再无大侠!看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礴滂气势,和铮铮铁骨,就知金庸那时正当壮年,有着无限的热爱和信仰,才以无比的激情奏响一典浑厚的民族颂歌!金庸借郭靖这一杯酒,浇上下五千年,堂堂一个中华民族。

不少人分析出金庸的创作趋向,是从"江山"到"江湖",由"正义之侠----大侠---中侠---小侠----无侠-----反侠";实质上是作者由"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由"精神世界"到"现实社会"的转变。再深一层探讨就是由"儒"到"佛道"的过渡。中国文化往往是内道外儒。

随着年几渐长,历阅增多,冷眼看世态,金庸身上的书生气渐退,现实让他思考,也让他迷茫,于是他笔下的小说有了现实的影射,如《笑傲江湖》,如《天龙八部》。人物也不是再也不是郭靖式的“高大全”的绝对人物,复杂也微妙多了。

金庸的其人其事,大家早已同知,幸好金庸有一个郭靖和一本《射雕》,如果没有郭靖和《射雕》,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就缺乏了精神的内核,金庸的精神世界也无所寄托,许多人心中的武侠梦就会有所欠缺。



----
游离在天地人间,徘徊在爱与恨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