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华南篇(闽、粤、桂、琼)>>广西>>广西行-连锁路线>>广西东北角自助游>>广西东北角自助游之八(黄姚古镇-莲塘客家围屋)(终结篇)

主题:广西东北角自助游之八(黄姚古镇-莲塘客家围屋)(终结篇)
发信人: 2c2believe(doggie阿刚)
整理人: jaja(2002-11-02 10:55:40), 站内信件
DAY 8:5月19号  畅游黄姚古镇,回八步看莲塘客家围屋,深夜抵穗

行程:
    一晚凉风伴我眠,享受到古镇夜晚那份寂静。清早6点就爬起来,又登上楼顶看古镇的晨曦。
    虽然没有旭日,但东面真武山的天边也有几片暖暖的红霞,照着这个3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还是那片密麻麻黑压压的古镇房顶,还有几缕早晨的炊烟,眼前的古镇全景因为光线和湿度的原因而变得朦胧和湿润。
    小“导游”古超庆已经在楼下等我们出发了。
    又一次穿过市场旅社南面的郭家宅,再沿着高低两个大池塘向东走一段,马上就可以看到池塘东面的“吴氏宗祠”了。宗祠旁边就是将来要改作酒家的破旧的黄姚影剧院,门前还有几段磨得反光的水泥滑梯,几个村童一大早就起来玩耍。吴氏宗祠也是广西省艺术馆的旧址,据门口的村民介绍,两部港剧里祠堂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宗祠内的吴氏祖先牌位果然供放得颇有气势,祠堂内外檐梁下都是重新上过色的古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全部都有,蛮有意思的。
    出了吴氏宗祠继续往东,穿行在破旧的黄泥砖墙破房子和颓垣败瓦之间,深巷的小径两旁都长满了野草和青苔,空气中弥漫着炊烟柴草的味道,雀鸟悦耳的叫声不断,偶尔还有几声犬吠。
    没多远就来到一条小溪流边,约莫20个早起的古镇妇女正在溪边的水池旁结伴洗衣洗菜,先前寂静的气氛立刻被眼前谈笑风生的大姐们打破,古镇的清晨原来也有这么热闹的画面。溪边的水池就是“仙人古井”了吧,靠岸一边的水池水质较清,那是用来洗菜的,近溪边水池的水较浑浊一点,那是用来洗衣服的。(这让我想起了丽江大研古镇的“三眼井”,第一眼井水食用,第二眼洗菜,第三眼洗衣。)
    穿过“天然石门”往右拐,一座古朴的单拱石板桥展现在眼前,宽阔的溪流由西往东在桥下静静流过,过了桥底之后分成两条支流继续向东流去,溪边茂密的凤尾竹旁点缀着三三两两洗刷瓜菜衣物的妇女。这就是古镇著名的景点“护龙桥”,桥的南端就是“兴宁庙”,上面的横批“且坐O契茶”非常抢眼,这个景致也是很多游客津津乐道的美景。兴宁庙屋脊上的泥雕不应该错过,以古代人物为主,雕工精细,栩栩如生,颜色自然生动,绝对能够与广州陈家祠的泥雕媲美。
    过了护龙桥和兴宁庙往左拐,沿着溪流向东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司马第”。门前石阶高高凸起,石阶旁有栓马的石柱,石阶侧面还分别雕凿着日和月的图案,想必这是古时一户富豪人家。
    继续前行数十步就会穿过一座两层的风雨门楼,回过头才在竹林的掩映下看到门楼上“守望楼”几个大字。
    这时下起了密雨,向东一轮小跑,穿过竹树茂密的一条通幽曲径,眼前景观豁然开朗,一座有栏杆的三洞拱桥跃然眼前。这就是“锁龙桥”。桥上两边溪流的景色非常静谧,忙着在桥上拍照,全然忘了打在身上的绵绵细雨。超庆这时已经在桥那边的一棵大榕树下避雨了。
    好大的一棵老榕树,树围约莫也有5米吧,可惜树冠的枝叶还不算茂密,偶尔还能从上面透下几滴雨水。榕树的东边就是“东门楼”了,东门楼往北一段直至正门的“古戏台”和“石跳桥”,就是黄姚古镇最精华的景点密集区。
    东门楼里面就是中兴街,沿街拾级而下又到了溪边。只见溪边和石板路旁都是乱石穿插,烘托着北面不远处的“带龙桥”,这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图画。
    乱石穿插也造就了几个有趣的景点。右边泥屋墙脚下有一“南蛇出洞”的石碑,碑旁就是一块形如巨蛇蛇头的乌黑大石,据说蛇身还藏在石板路面下面,尾巴却露在溪边的浅滩上,溪边水池内还有小蛇伴随呢。再往前接近带龙桥,右边路旁又有一块乌黑大石名为“金鸡晒胸”,看了不禁令人发笑:鸡头不见了,鸡翅膀和鸡腿也给人拔掉拿去吃了,只剩下干挺着胸脯的光鸡横卧路边。不过形状真的有几分相象。
    前面就是建于清朝道光十年的“见(现)龙祠”了,如果对书法有兴趣,不妨留意一下祠内的碑文,楷书行书都刻得很好。
    往西北过了带龙桥就进入了安乐街,左边靠溪边的一排民宅已经被全部被推倒。据说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对古镇景点周边的景观进行规划和改造,将来可能没那么脏乱吧,但希望也不要来得那么不自然、不协调。黄姚的宝贵之处正是它的每一寸山水草木、每一座祠庙桥宅都保留着300多年前的样子,尽管有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但那却是300多年来天人合一、和睦共处的自然结果,任何后天的修补都只会是画蛇添足。
    安乐街离带龙桥不远处的石板路中间,有一块乌黑的石头突兀而出,形状颇象一条从地底跃出街面的河鱼的鱼背,这就是“盘道石鱼”。不留意的话一下子就会错过了这条顽皮的石鱼,因为前方溪边的一棵姿态奇异的老榕树很容易会吸引你的目光。
    这棵长在溪边的老榕树主干部分完全倾斜倒卧在岸上,据说是以前溪水泛滥将榕树冲倒在岸边的。然而倒下的榕树干顽强地在岸上找到了重新扎根的地方,并在长年累月中长出了四支粗壮的树枝,使榕树继续笔直向上茁壮生长,直至今天这个枝繁叶茂的旺盛景象,而榕树的主干仍然还是横卧在溪边。这棵顽强的榕树被后人赋予一美名曰“睡仙榕”。
    继续向北行走在石板路上,先后穿过安乐街的“永安门”和“亦孔之固”两个门楼,终于到了黄姚古镇最具特色、最清幽、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组景点。
    近望溪水的这边是野草长满瓦顶“佐龙祠”和盘根错节的“古榕”,溪流的远处就是著名的“石跳桥”,有31块溪中石块连成石桥,往返必须轻跳而过,故名。佐龙祠与对开的“宝珠观”之间有“双龙桥”连接,桥侧高处的溪流从狭窄的山石缝中加速而下,然后又平缓地汇入北行的主流。溪流两岸林木茂密,环境清幽,再配以古观旧祠和老榕石跳,好一派清幽古朴的岭南建筑特色,很容易就会让人忘记了时光的流逝,仿佛置身在300多年前的明清时代,静静地在一个江南水乡的小镇里面对秀美的风光发呆......
    超庆真是一个不错的小导游,原来他已经在3个小时内带着我们按逆时针方向、顺着溪流将古镇的精华景点都游了一遍,对线路和景点的来龙去脉都了解得比较清楚,让我们也条理清晰地尽情领略了这个三百年古镇的迷人风采。
    你可以用“古色古香”和“熙熙攘攘”来形容丽江大研古镇,但只能用“清幽”和“古朴”来形容贺州黄姚古镇。

    赶不上巩桥回八步上午10点的班车,只好坐11点的那一班。这一路上可真是累啊。车上挤得满满当当的,又脏又乱;不到80公里的路程走走停停上上落落足足耗费了3个多小时,我真受不了司机竟然可以开得这么慢。要不是在巩桥难找的士,我们早就包车回八步了。
    下午两点多回到八步车站,首先买好了晚上7点半回广州的直达快巴票,然后又到光明粥店填饱了肚子。联系上送我们到黄姚的雷师傅,再包他的车到八步以东不到20公里的莲塘白花村,旅程最后一步想看看别具特色的莲塘客家围屋。
    莲塘客家围屋可不是福建那种圆形的围屋,而是方型的,建于1820年清朝嘉庆年间,是由客家江氏的一个祖先娶了乾隆的女儿之后在老家兴建的四座围屋之一。皇帝女儿每隔两、三年都会从京城到远在南蛮之地的婆家住上一段时间,这座围屋里也就保留了许许多多这位“格格”以前的御用品,象服装、刺绣、梳妆用品、金盆和一大堆宫廷艺术精品,还有一把金制龙头拐杖,拐杆上刻满各种字体的“福寿”二字,拔出拐杖龙头,一把尚方宝剑锋芒毕露。
    听说他们祖先的遗产在“四清”运动的时候被烧了四天三夜,现在只剩下这些了。可是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简陋的博物馆或者文物收藏所,所有文物都没有被分别独立封闭起来,而是与空气直接接触。江家的后人和游客甚至可以随便拿起任意一件宝物仔细端详,似乎没有任何重点保护的意思。
    莲塘客家围屋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例如那口近两百年都没有干涸过的水井,现在仍然是围屋里几百人的食用水来源;那些满布巧妙机关木门;那幅貌似粗糙批荡、但却隐含巨画的外墙;还有9厅18井(天井)的巧妙布局等等,不一而足。总的来讲还是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再去游玩什么景点了。晚上7点半坐上了回广州的空调直达快巴,迷迷糊糊打瞌睡直到凌晨1点回到省汽车站。
    终于回到盼望已久的温暖的家啦!!!......

要点:
    黄姚古镇景色别致,清幽玲珑,建议找个当地的导游相伴,不然走马观花只看到风景,却不了解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300年古镇的许许多多有趣景点的来龙去脉,岂不可惜?要深入感受黄姚的清幽与古朴,最好能够在那儿住上两晚,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把小镇都踏遍,还可以爬上真武山和隔江山欣赏古镇壮美的全景。
    贺州八步回广州的空调快巴下午3点半一班之后要一直到7点半才有一班,中间4个小时没车。要么就再晚一点,好象是晚上12点左右一班,当然是天亮才到广州啦。票价80元/人。


后记:
    此次桂东北自助游总共8天,从5月12号早上至5月19号深夜,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程”,先后游历的地点包括广州-桂林-三江程阳-龙胜-桂林-阳朔-贺州八步-姑婆山-贺州-黄姚-贺州-广州。人均费用1600元,如果不是飞去桂林,费用将节省200元以上,如果能有四人出行,吃住行玩将更为节省和方便。
    很高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程”,而且玩得比较透彻,虽然好累,但好开心。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