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jwhy2000(醉梦脂砚)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5-24 08:17:51), 站内信件
|
今年是旧历壬午年,按照脂砚斋的批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正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去世240周年。那么“红楼”到底何在?俞平伯先生曾在《题赠全国红楼梦讨论会》序中说:“世传红楼梦,而红楼何在,迄无定论。观《通鉴》卷二百六十三记五代王建事,建作朱门绘以朱丹,蜀人谓之画红楼,是红楼亦若朱门之泛称耳。”周汝昌先生也曾在《“红楼”本是燕京典》中指出:“红楼一词所代表的历史实体和概念,是随着京都地点的迁变而转移的。”“曹雪芹是清代人,清代建都于北京,那么雪芹之用此一词来写富家女流,自然就是指北京的情境。” 实际上,红楼在古代应是泛称,多指豪门贵族居住之地,一般偏重指女性居住之所,并非专指在京都或某地。曹雪芹的红楼一梦也是发生在江南,北京只不过是其写作上的文学背景。
南京古称金陵,是六朝古都,号称风月繁华、世代金粉之地。李白在年少漫游金陵时写道:“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朱楼即红楼,可见六朝时期金陵已是处处红楼画梁雕栋的繁华之地,红楼是当时金陵豪富之家修建的豪宅。现在红学家们已考证清楚,自康熙二年(1663)曹雪芹曾祖父曹玺首任江宁织造起,一直到雍正六年(1728)曹家被抄家回京,曹家祖孙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当时的江宁织造署就设在南京,曹家在江南居住的时间共计六十余年,正是从发迹到败落的全过程。若从《红楼梦》的其他几个书名来分析,也会发现红楼更可能是在南京而不是北京:《金陵十二钗》直接点出是描写金陵的十二个女子,红楼自然位于南京;《石头记》则是记载发生在石头城的故事,而石头城正是南京的别称;《风月宝鉴》是曹雪芹的旧稿,雪芹在南京度过少年时光,旧稿也应描写抄家之前江南时期的繁华生活。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写诗说他“秦淮风月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秦淮旧梦久已觉” 。《红楼梦》书中也明说甄(真)家始终在江南,作者是为“当日所有之女子”做一编述。那么这些当日女子所居之红楼,不是也应该处在作者旧梦所系的风月繁华的江南么?
在古诗词中,“红楼”一词多与紫塞形成对比。紫塞同红楼一样也是泛称,原指河北、辽宁交界地带,在诗词中多用来借指戍边边境。如晚唐蔡京《咏子规》:“千年冤魂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沉。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红楼梦三字相连,煞是好看,这也许是“红楼梦”的最早出处。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贾宝玉的原型,他在任康熙侍卫期间,曾扈从康熙北巡,也写下了“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的佳句。此外,他还有“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只休隔梦里红楼”等带有“红楼”字眼的绝妙佳词。稍后高鹗的内兄张问陶也为高续补《红楼梦》写下了“侠气君能空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的诗句,这里的“红楼”已经是专指《红楼梦》这部著作而非作为历史实体的红楼。
其实,历史上“红楼”一词并非专指京都,“随着京都地点的迁变而转移”。唐代京都在长安,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大诗人李商隐,因春雨而感怀,孤身静卧在一个叫白门的地方写下这样一首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这首《春雨》诗中的白门在何处,历代注家没有形成一致看法,有的考证是徐州白门楼,有的认为就是古称白门的金陵,也有人认为只是借指作者所处的寓所,而没有人说它就在长安。实际上此处红楼只是指作者感怀之人曾经居住的房子而已,没必要坐实它在何处,更不必去认定它就在京都。另外,这首诗同李白年轻时作的《陌上赠美人》在字面上略有相合:“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李白一生飘游不定,年轻时遍游蜀境、南泛洞庭、东游扬州金陵,这里的红楼更不必确指何地红楼。于鹄的“粉壁犹遮岭,朱楼尚隔溪”则是描写汉阳郊外的瀑泉寺楼阁,也不在京都之内。晚唐五代词人韦庄,一生也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他的诗词如《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欲言无处言,但向嫦娥泣。”《长安春》里的“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以及最常为人引用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描写的地点既有长安,又有江南,还有西蜀,真是处处有红楼。同样,宋代孙惟信的《南乡子》:“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倖声名总是愁。 尘暗鷫鹴裘,裁剪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风流,空对梅花白了头。”里面的红楼是在扬州而不是当时京都临安。此外“何处少年吹玉笛,谁家鹦鹉语红楼”、“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夜上红楼纵酒情”、“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等等有“红楼”字眼的诗句不胜枚举。“红楼”只是偏重指豪门贵族女性居住的地方,繁华之地多有红楼,没必要非得认定红楼就在京都不可。
(以上部分内容已在“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重”小文里发过,且蒙冰澜斑竹和其他红友帮助添加了一些资料。文末未全文引出的诗词见《全唐诗》第十册3503页“久卧长安春复秋,五侯长乐客长愁。绡帘朱彀逢花住,锦蟾银珂触雨游。何处少年吹玉笛,谁家鹦鹉语红楼。年年只是看他贵,不及南山任白头。”及《中晚唐诗叩谈集》、《唐诗三百首注疏》、《韦庄词校注》、《婉约词》、《纳兰词笺注》等书。红楼与青楼之不同,拟另草一小文说明,柳如是亦有诗曰:“秋水春山淡暮愁,船窗笑语近红楼。多情落日倚兰棹,无藉浮云榜彩舟。月幌歌兰寻尘尾,风床书厅觅搔头。五湖烟水常如此,愿逐鸱夷泛急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