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碧渍曹翁 红楼遗著>>博闻强记 红楼点滴>>关于恭王府 (ZT)

主题:关于恭王府 (ZT)
发信人: winterbow(冰澜)
整理人: winterbow(2003-03-16 17:45:59), 站内信件
作者:沉舟病树


*********************************************************************
***关于恭王府 
   讨论恭王府,是讨论恭王府花园萃锦园是不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问题,这个问题争论了许久,曾经是热门话题。其实若不是周汝昌强烈坚持自己的说法,一般不会把二者等同起来的。 
   恭王府花园的规模比大观园要小得多,现在的建筑究竟是什么年代的产物,如今的规模是何时形成的,与《红楼梦》熟先熟后,都难以确定。可知的是它是不同的主人历经多年逐渐修成的。所以是雪芹以它为原型呢,还是它的某任主人参考红楼梦修建了一些建筑,也没有定论;或者干脆二者就没有关系。 
   康熙手书“福”字碑上的“丁午”问题,在六十甲子中没有“丁午”。周汝昌认为“福”与印记是旧迹原刻,而“丁午”字口粗劣,刻的浅,是后人的妄添。“福”字写的很独特,据说是“多子、多田、多寿、多福”的组合,现有很多印刷品福字就采用此体,今年春节我亦仿此字手书了一个“福”,贴在了门上。:) 
   载滢的《补题邸园二十首》每首都有说明,字太多了。我没时间贴上来。顾平旦、曾保全著的《红学散论》,周汝昌《红楼梦访真》都收录了,可以查找。华艺出版社新出的周汝昌红学精品集有此书,市场上很容易找,而且以半价的价格就可买到。载滢是住在萃锦园的最后的主人,他的诗描写园子的二十景,与大观园的景色相近的是《曲径通幽》、《渡鹤桥》、《*蔬圃》等。周汝昌说其诗文学价值不高,作为史料和纪念是很可宝贵的。 
   萃锦园中有“天香庭院”,匾额据说是慎郡王允禧的原题。也有人与红楼梦的“天香楼”挂钩联想。当年《红楼梦》校注小组就在这里工作,以庚辰本为底本,出了1982年的新校本,现此本已为通行本了。 
   位于北京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北京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王府,因王府一直被一些单位占用,现在开放的只是王府的花园,普通游客难以领略,王府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弊端是容易让人误以为后花园就是恭王府。现在《红楼梦学刊》编辑部还在王府。北京政府要在2008年前全部迁出占用王府的单位。 
   把恭王府建成曹雪芹纪念馆也说了几十年,近来蔡义江等还在政协会议上提了议案,继续努力把那里建成曹雪芹纪念馆。 
   研究恭王府有两种道路。一种是以历史沿革为主,比如单士元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写了《恭王府历史沿革考》;一种是以园林建筑为主,比如陈从周的《恭王府小记》,陈还在《园林清议》中关于景的虚实真假举大观园的例子,并就大观园的景写了一个对子。周汝昌一再强调的“借景”,陈先生就很有研究。

载滢《云林书屋诗集》(卷二) 
曲径通幽 
园之东南隅,翠屏对峙,一径中分,遥望山亭水榭,隐约长松疏柳间,夹道老树干云,时闻鸟声,引人入胜。 
行行入园路,山树青葱笼。曲折数十步,豁然蹊径通,野花间芳草,馥郁含香风。松鹤避生人,啼鸟恋深丛。客休畏迷误,不与桃园同。勿谓地幽僻,真趣在其中。 

davling:
    病树兄对陶然亭“香冢”有何见解? 
    病树兄谈了“恭王府”,很有收益。《红楼梦》的轶事,也应有当年“京城”的影子。霍国玲说恭王府曾是雪芹之母马氏所居,还有陶然亭香冢的问题,我写了两篇小文,但都因“文中有禁止的词语”而贴不上去。虽然牽涉到所谓索隐派,其实也是对《红楼梦》的讨论,并无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呀,怎么会被禁止呢? 



1、davling兄,关于陶然亭我知之甚少,“香冢”更是没有听说过,经你一说,很感兴趣,但愿有北京的朋友或知道这历史的朋友为我们解释一下。 
我猜测兄的观点,大概是认为恭王府与《红楼梦》有一定的关系,或者同意霍国玲的观点。红楼的某个问题可能有一百种争论,而其中只有一种或没有正确的,有些问题只有雪芹能回答。若是雪芹没有长生又没有新的确定的资料发现,这些问题就会永远争论下去,最多也就是阶段性的此消彼涨,某种说法占了上风,占了舆论。终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我以为这是好事,大家通过争论,利用这无头案,各自有所研究,扩展了知识,提高了学问,没什么害处。至于真相究竟怎样,对研究者个人来讲反倒显的不那么重要了。 
兄的文章不能张贴,十分遗憾。大概是技术上的原因,与索隐与否没有关系。 
2、hqqqq兄,我去天香庭院是从王府边上傅杰题“恭王府花园”的门进去的,在那栋两层楼的后面,从西洋门进,过曲径通幽,右侧流杯亭前垂花门就进了有“天香庭院”匾额的院。因为王府不开放,我以为这就是花园的一部分。依红兄所说,那萃锦园就更小了,与大观园的规模不可比。 



***关于恭王府——回davling 
     恭王府的营造年代,一般认为是不会早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出任户部侍郎之前。主要依据是乾隆十四、十五年间(1749-1750年)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在此图中恭王府这个地方还只是一片民房,并无大规模的宅地。最早考证恭王府的单士元先生就是依据此图的。周汝昌认为依绘图的规矩而不那么画,图中也有其他王府没有画出。 
    嘉庆四年(1799年)太上皇乾隆去逝,嘉庆亲政,令和珅自尽,抄没全部家产,二十大罪中有两处与王府有关。留下的宅第一部分留给乾隆小女和孝公主和额附丰绅殷德(和珅之子),一部分赏给嘉庆的亲兄弟庆亲王永璘。从此,便成了庆王府。道光三年(1823年)和孝公主死后,整个府邸才全部归于庆王。庆王已于三年前死,其后代又在府中住了三十年,直到咸丰初,奕訢分府,庆亲王的孙子从这里迁出,这里便成了恭王府。恭王府属内务府,民国撤消清内务府,恭王府就成为奕訢后人的私产。1932年辅仁大学取得恭王府的产权,1937年改做女生院。1937-1949辅仁大学占用十二年。 
每次变迁中大概都有修建改造等。 


***再谈恭王府——兼回davling兄 
1、“福”字碑和“天香庭院”的匾都是比恭王府早的遗物。大致认为“福”是和砷或什么人收藏到的,“天香庭院”匾额是恭亲王收藏来挂在自己家的。“福”字碑的来历很难说清,谁把他置于园中,何以密藏在山洞里(有原来洞是密封的说法),都是未解的谜。大概有人说可能是“曹家”被抄后,怀念康熙而密藏其字,也表明怀念被抄之前的朝代和自家的兴盛。这就是说曹家有人在园中住过,但似乎根据不足。也有说跟和砷有关的。“天香庭院”匾额的中间有慎郡王的名章,人们据此认定为慎郡王允熹所书。有人猜测是《红楼梦》中的天香楼。张宜泉的诗有两处出现天香楼,周绍良据嘉庆年间的记载,考证张宜泉的“饮天香楼”是什刹海边的一酒楼,非天香庭院。 

2、“原是康熙之女马氏(桥)公主的府邸,马氏为曹颙妻,雪芹为其遺腹子,直至乾隆十六年曹家第二次被抄前,曹雪芹曾在此居住。”霍国玲这段话,不知出处在哪?根据有哪些?我没有进行研究,却不大相信这论断。霍氏的红楼解梦,是新的索隐,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我虽早就买了套《红楼解梦》,但一直没有读。我认为他们那种方法不对头,他们的假设过于大胆了,用索隐的方法求证史实,不能说服人。作者认定曹雪芹毒死雍正,这样的重要历史事件,没有其他确定的史料根据,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索隐出来,确实让人不敢相信。解梦者从黛玉的诗中,索出竺香玉的宫中生活;因贾赦纳妾,考察出53岁与17岁,索出雍正八年,他53岁时选秀女宫女等。据研究清史的专家考证,雍正八年跟本没有选女,有充分史料的是发生在雍正九年。我相信,自创一个体系,开辟一个派别,肯定有能够自圆其说的地方,但没有确实研究条件和能力的我们,对待这些论争观点,最好全面综合宏观地看,有点顾全大局的意思,防止误入了歧途。利用《红楼梦》这部小说作任何研究都是好事,于研究者本人是增长学问的途径,受众则要把握好自己,既不能一棒子把人家打死(事实上,因谜一样的红楼,谁也打不死),也不要人云亦云地没了方向。 

3、兄又问关于占用的事,解放后的占用的单位不只一家,在王府两侧和园内还盖了一些建筑。好象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占过,2000年夏,我在王府花园右侧修整的地方还看见了一排红砖的琴房。也看到了天香庭院的匾。 


----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