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reyna(I belive...)
整理人: yww1228(2002-11-18 16:38:27), 站内信件
|
栩栩然蝴蝶,蘧蘧然庄周。
昨夜做了一个梦,醒来,怔忡,为什么梦中总是有只美丽的灰蝴蝶纷飞走,飞入过往历史的记忆?暗叹前世末了情同,一路落花如诗……
席慕荣有首诗《为什么》。我可以锁住我的笔/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中/欢乐总是乍现就零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或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留精的过程。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岁月能改变人的许多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有着丰富人生的人,也往往保留并具有人生的许多优秀品性。纵令岁月的木刻刀再尖锐锋利,仍无法剔除那些深植于心的丰富、精致、美好和深刻。
很多年前,看过一则寓言:
有人问佛:何为禅?佛答:“恰如海。”每年每天,于这则寓言,总会有新的体验和感悟。但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敢对此做任何诠释,更不敢妄谈彻悟。佛法无边,而自己身处俗世红尘,云空未空呵。
有一种想逃的感觉。然而知道时光是一张不漏的网。岁月无情,任你才高八斗风华绝代。于是,在无数次黄昏,看夕阳悠悠从山之脊背滑过,想起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我始终不能回答自己:我究竟来自何方,又要去到哪里?庄公化蝶的瞬间,好希望自己就此成为一条永恒的鱼。
知道凤凰涅槃的故事。知道一只平凡的鸟,要想成为凤凰,终得自焚。也知道,一颗珍珠是由痛苦围绕沙粒建成的庙宇。想起河蚌,它柔软的身体承受沙粒时所经受的痛苦,我的手心,已是冰冷。
有人说,人是苦难的囚徒。仔细想来,便觉释然。既然生命本来如此,那么又何俱之有呢?不过,我还是倾向于另一种关于生命的解释:人来到世间,既要享受生活,又要迎接苦难。只知享乐的人是可怕的,而只会吃苦的人是可怜的。二者只取其一,便是病态的,或是残缺的。
人活着是应该有追求的。要有那么一种精神存在。田震的一首《执着》,之所以为许多人熟知并迷恋,原因就在其中了。这个世界本业如此,但因为有一些东西让人为之痴迷,于我,比如艺术,比如文学。很喜欢杨绛的诗:
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我崇尚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手捧着艺术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该走了。
在生命的终极,终然平平凡凡,我仍会幸福地微笑着,为我曾无怨无悔的过去。
在人生的尽头,即使是轰轰轰烈烈,我也将伤心地哭泣着,为那曾经的苦难和经历。
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风,我将会有飞得理由,挟我的长发挟我如翼的长发而飞腾,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明月如水,好风如霜,轻轻拂弄我的心,知道将有许多生命将再度年轻,而人却不能。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不能回答自己。
凋零心事,成为落花,于无人处,化作春泥,待来年,绽一树新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