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zx225(雪狐)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5-17 18:41:04), 站内信件
|
索隐派以纳兰说最重,根本的原因还是《红楼梦》的写实行。
红楼梦的贾府映射的曹家遭遇与明珠一家的荣枯极相似,都经历了盛衰荣辱。但明珠权倾一时,红极天下,却也败落更快。“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这还真非纳兰家族,因为明珠抄家之时,离国朝定鼎百年还较远。
其次是纳兰公子的性格才情,和宝玉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都是极重情义之人,纳兰的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鶼鶼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对亡妻的感情却反而证明了宝玉难以等同于纳兰。他们具有的相似性从而也证明了那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盟起,贾宝玉不是从石头里面跳出来的孙猴子,而有其真实的生活原型。
但我认为还有一点同样非常的重要——那就是乾隆对红楼梦的评价。乾隆出于政治目的的指认也许想掩藏什么,但必有一班无行文人摇旗呐喊,尤其在那个年代,这种作用可能是很强的,甚至可能胜于前两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