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aklife(双羽雁)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6 22:48:52), 站内信件
|
【 在 zzx225 的大作中提到:】
我是很赞同老舍的说法,简洁而中肯,的确要比很多红学家的议论而更让人感动的。是的,我们有感于红楼梦,到底为了什么?你问问乡下的农人,他会说凤姐的泼辣,他会说尤二姐是可怜,当然他也会说林妹妹的眼泪多,也有说那一家人是兴衰的。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当然也是我们,这么感动?正如老舍在文章里说的那样,正如我的这本红楼梦引言里舒芜说的那样,是人物,传神的人物的性格,那么鲜明夺目。
过去的东西也就成了历史,不管它的影响是否还在,毕竟还是历史了。古语即说史可借鉴,可见成为历史的东西不一定没有生命力,也就是说研究成为历史的东西也不能说没有价值。但真的如果把红楼梦当成了一个古董来研究,目的只是弄清她的本来面目,然后束之高阁,成了更加空洞的东西,那一定是让很痛恨的事了。所以一直不是很喜欢和在意红楼梦的研究成果有了如何如何地进展,当然自己是不看不懂那么深奥的学术研究的,所以并不是要批评什么。
最可恨者是说红楼梦是封建王朝倒掉的象征,有些像雷峰塔的倒掉,但又很不一样。雷峰塔的倒掉,让人很痛快,因为白娘子可以获得自由了。而红楼梦却是不能有此象征的,因为黛玉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自由的爱情。
我相信自己被红楼梦感动其实是被黛玉的眼泪感动的,那不是一种简单地为哀愁而落的泪,那是一种为纯洁自由的美丽的泯灭而悼的泪。黛玉的悲剧是让人伤感的,而她的伤感却不仅是为自身而感伤,却是为着残春落红,却是为着清秋逝水,在她的眼里,世界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空间,生命为为希望而呈献,却是为着毁灭,这样的悲剧,让人有着很沉重感的,是为让人流泪的。
事物到了一个程度大概都会有一种情到浓处反转薄的境界,本来复杂的东西反而在那一瞬间变得简单了。象晶莹的钻石一样,大家都能看到她的精纯,因为她的透明反而能折射过炫目的光彩,这样的美丽却掩盖了无数的血泪,有多少佩带的朋友会看得到呢?黛玉的眼泪也是眼泪呀,又有谁没有流过眼泪呢?但黛玉那样的眼泪真的是不能多见的,相信滴在冰冷的湖水中也会沸腾的。我们是不能品味黛玉的眼泪的,因为我是品味不起这样的眼泪的,但却能被她感动,尽管可能并不知道为谁而感动。
自己有一点相信民俗的文化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褪的,遗憾的是不能如枝头鲜花,虽凋谢了,明春却可再绽放枝头的。还是有一点相信存在即是合理的话的,因为我们在为着自己的生活观点而无情地残蚀着其实的生活观念的,那些人为的方式是不可能保留住古朴的民俗风情的。由此有些悲观地在想,如果哪一天再也找不一个爱读红楼梦的朋友的时候,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候呢?有的时候是这样的,从来不象朋友推荐红楼梦,从来不为朋友厌恶黛玉的眼泪的而争辩,就像看着一朵鲜艳的花,在慢慢地凋谢,却不能留住她的明媚,直到看见最后的一点美丽也不复存在。所以在朋友热谈流行和现代的时候,自己是多么认真地在体验这些的魅力,一面又在想着黛玉的眼泪会不会被他用来洗手,一面又觉得如何哪一天自己不再爱黛玉的眼泪,也一定不再爱听朋友讲现代的流行了。
---- <<展翅任翔双羽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