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lin(牦牛)
整理人: jaja(2002-06-04 22:01:06), 站内信件
|
佛缘——记云门寺小住(6)
找到负责通报的和尚,只见他进去后片刻就回来告知我们可以见到师父,阿姨喜出望外,因为她来了那么多天还是第一次能见到师父。我和猪扒面面相觑,难道我们真有佛缘?每每进寺,总有缘见到寺中的主持、法王,想到在竹庆天天跟活佛们“厮混”的日子真是开心。
我们毕恭毕敬地垂手站立在里间门前,猪扒的裤脚虽然放了下来,但拖鞋还是不知藏哪儿好,慌忙中我悄声说了句:“脱了吧,藏区不是进庙都要脱鞋的吗?中土也差不多吧!?”“哦!”猪扒如梦初醒,赶忙脱鞋。带我们进来的师傅看见了,笑着阻止,说不用了不用了。哦,那随缘吧,他说不用就不用了。
真是毫无心理准备的拜谒啊!
阿姨进门就行顶礼。我等她行了礼,也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才坐了下来打量厅房。
大厅很大,跟大雄宝殿相仿。北侧摆放着一排木椅,上面已坐着两位婆婆居士。木椅前的茶几上放着糖果马蹄等贺年果品。
厅房正中供奉着虚云高僧的遗像。虚云老和尚是近现代佛教禅宗大师。云门寺到了清末几近荒废,是他在乱世中主持了云门寺的重修工作,云门宗风才得以重振声威。在庙后就建有虚云和尚纪念堂和舍利塔,塔基上刻有虚云高僧一生事略。上次来就去瞻仰过,知道他从小未见过生母,为报母恩曾用三年的时间从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一直走到五台山。享年120岁。
肖像前的几案摆放着鲜花供果烛油灯腊之类的供品,肖像之后则摆放一黑漆金字的木匾,上面所写看得不大清楚,也不甚明白匾的功用。供坛左右两侧各有一根圆柱,挂着一副对联,可惜我们坐的位置伸长了脖子也只见上联不见下联,上联写到:“此处无棒无喝可以拈草作药求天下太平”,下联就不得而知了,又不敢随便走动去看。
正在我们探头极力张望之时,由刚才通报的师傅扶来一位手拄拐杖,身穿衲衣,头戴僧帽,年近古稀的老和尚。
我们纷纷站起恭迎大和尚,正准备行礼,方丈挥一挥手表示免了。他由一和尚搀扶着,缓步走到茶几另一侧的椅子旁,每个动作都非常迟缓,看得出他身体并不太好。只见他拿起茶几上的糖果盒递到各人面前示意我们吃糖。我见这次的糖都是扁扁的短短的,于是放心地抓了一大把。
待众人坐下,师傅给我们上茶。这时又进来了两位女尼和一位师傅。
虽然对于茶我是外道,但那盏茶的清香滋润是不懂茶也能品出来的。鼻子中除了有茶的清香,隐约间还闻到几缕檀香的香味,似乎是,也似乎不是,恍惚间像又闻到在竹庆上师佛堂里的秋真花香。
方丈先对坐在我们旁边的两位婆婆居士问话,原来她们是不见了皈依证来补办的。办好证,她们再向虚云老和尚的遗像行了顶礼就迅速离去。少了她们大厅即时清净了许多。于是大堂里只剩下我们几个。
方丈转向比丘尼们说话,其实方丈说的话方言口音很重,很难听懂。只知道他在乐呵呵的“教训”坐在猪扒身旁的一位戴着眼镜的比丘尼。用拐杖指着茶杯说:“喂,你不是茶杯,你不能是茶杯。那茶杯不是茶杯它能是什么?”说完后,“嘿嘿嘿”地开心笑了起来。女尼摸摸脑门,我们就偷偷捂着嘴笑。
突然,他脸一转,指着我们鼻子说:“你们不在家孝顺父母跑来这干嘛?”
啊,一点即中。我们只好不好意思的傻笑。明显这不是疑问句,他继续自己说下去,说了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说到了当官和当记者都是撒谎的职业,说到阿富汗……谈话中他还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女孩子,千万不要去跳舞,千万不要去跳舞!”呵呵,猪扒平衡力劲差,她一个劲地说:“放心,放心,我们不会跳舞,我们不懂跳舞。”
说话间又进来来了一些居士,包括一对母女和一个青年男子。
方丈越说越来神,越说越开心,并不时挥舞着拐杖,像小孩子般“嘿嘿嘿”的嬉笑,看得我们煞是开心。
坐了有半小时的工夫,众人都说不打搅方丈的休息要离去了。方丈缓缓站起笑着对我们说:“开心地来,开心地去,有空来坐坐。”
这时才发现攥在手心的那把糖果我一颗未吃,已经开始受热变软,不好意思放回糖果盒中,于是像小孩子过节捧着一把糖开心地离开方丈大堂。
(待续)
---- 如果有来生
我愿往生为一株
藏语叫“秋真”的野香花
供奉在佛堂前
香溢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