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67620()
整理人: chenkaifeng(2000-10-14 10:14:24), 站内信件
|
笔者在朱镕基访问德国行程之后,有机会亲身和他接触,进而得以进
行近程观察,并写出这篇总结采访的观感。
朱镕基到德国,前后四天,可说是高潮迭起。开始时,评论文章只不
过一篇两篇,电视上也只是一般报道一下,但到最后两天,媒体的报道几
乎铺天盖地而来,电视上朱总理的镜头越来越多,有的报纸发了全版报道。
《南德意志报》描写朱镕基的大标题是:为实际而战的人。该报表示,西
方人很喜欢他的形象,西方政治家和媒体更喜欢和他交谈,往往在他那紧
锁双眉的愁容中忽然蹦出几句诙谐、幽默的语言。《德国商报》的大标题
是:柏林北京的关系越来越近,政治经济上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法兰克
福汇报》的标题是:苦行僧似的总理,但工作效率极高,《汉堡日报》的
大块评论文章的标题是:远东刮来了一阵清风。
朱镕基在德国四天,好像不是刮起了清风,而是一阵旋风。
朱总理来访德国,我有幸陪行几天,亲自看到他的处人处事,大方、
自然、不亢不卑,拿捏得极有分寸,哪怕是很小的环节,他都不放过。在
他最后离开德国时,他一下车,不是马上走上飞机,而是特地到为总理车
队开路的摩托警卫队前,向穿绿色制服的警卫队员们,一个个拉手致谢。
这虽是小事,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认为,朱镕基这种豁达的气质,是与他先天的性格和他青少年时所
受的教育和学到的知识分不开的。他无论对什么人,都是坦然相处,懂得
德国人很讲道德规范,重信誉。因而他这次来,一再重复互相信任的重要
性,表扬德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卖武器给台湾。这种主动出击的做
法,效果显著,各报纸都予以刊登,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使对方即使
想卖,也有所忌讳了,不然德国就会被看作是一个不讲信誉的国家,他们
怎么受得了。
从朱镕基的一言一行中也让人们感到到,他是一个言必信、说话算话、
可以信赖的人。他的讲话非常能抓住对方的心理。譬如,德国不少人在媒
体的影响下,总希望在中国人权上做文章。朱镕基这次来先发制人,他公
开表示愿意学习德国的法制,并且公开申明双方签订了法律交流框架协议,
中国愿意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向德国学习。即坚持了原则,又表示了谦虚,
还堵了德国媒体想做文章的人的嘴。
在四天行程中,朱镕基曾到汉堡访问,当晚,汉堡市市长大摆宴席,
欢迎朱总理和代表团光临,我也荣幸地被邀请了。继市长致欢迎辞之后,
作为上海市前市长的朱镕基红光满面地登上讲坛,
他先称赞上海和汉堡所建立起的友谊,接着说了一句吓人的话:“我
刚刚和市长荣德先生有一个争论。”这一句话使在座几百人的耳朵都竖了
起来。“我认为,汉堡的市政大厅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他则谦虚地说,应
该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之一吧。”他又说:“我去了旧金山、鹿特丹、马赛
还有很多其他的市政厅,在我眼里,汉堡的市政厅是世界上最漂亮的。”
说到此,全场掌声雷动,因为这句话说到汉堡人的心坎里去了。
汉堡人对汉堡最为骄傲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阿尔斯特湖,另一个就是
有上百年历史的市政大厅。接着朱总理又如数家珍似地提起几个前市长的
名字,并且点名邀请前市长弗歇劳到上海、北京去访问,并以过去同样的
规格接待他。我与弗歇劳较熟,我他的感受如何。他说:“我很感动,他
还记得我这个老朋友。像他这样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总理,他都会找到朋
友,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我一定应邀。”
当晚的宴会上,我坐在朱总理的背后一席。我忽然发现,坐在朱总理
旁边的那个人缘极好的荣德市长不特别健谈。他有时把朱总理晾在一旁,
自己则和另一边的德国女翻译说起话来。朱总理左边则坐着耳朵已经很聋
的老总理舒密特,当中还插着一个中国女翻译,交谈更是困难。我见朱总
理孤身坐在那里,于是,走到他面前把自己写的书《德国万象》送给他,
并说“我叫关愚谦”。
我万万想不到,一个日理万机的总理一听“关愚谦”的名字,毫不犹
豫地马上就问:“你是不是那个给报纸写专栏的关愚谦?”我大为惊讶地
点了点头,马上加了一句:“可是我的文章里批评的内容不少啊!”朱总
理立即说:“有批评才好,你写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的文章写得不错,
文笔也很好。”这可是大大出于我的预料之外,对我的鼓励当然是很大的。
我没想到朱镕基总理的记性会那么好,他甚至还记得1991年来汉堡时曾和
我谈过话的经过。
我当时很激动,一时不知说什么为好,就对朱总理说:“朱总理,我
还想重复1991年对您说的话,中国必须团结在国外的华人知识分子,尤其
是年轻的科学家,他们是我们祖国的财富啊!”朱总理一再微笑地点点头。
接着我问道:“晚饭后,我能和您一起摄影留念吗?”“好!好!”朱总
理说。
宴会后,汉堡市长陪朱镕基退席,走到我面前,朱总理主动向我伸出
手来,然后一起合影留念。从这一件小事可见朱镕基的为人,答应了的事,
是要做到的。
几天前我们有好几个中国朋友一起吃晚饭,大家都听说,朱镕基做完
这届总理不准备再干了,谈及此时,都感到很惋惜。一位说,按理朱镕基
可做两届,可惜上一届没当上。现在,他已经年过70,必须退休了。
我立即提出不同的看法:“70岁以上的人,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也
要因人而异。如果他还很有精力,干得又很好,国家又需要他,就应该让
他再干一任。德国过去的阿登纳、英国的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里根,不
都是在70岁以后还连任吗?目前中国的经济刚刚大翻身,又刚刚进入世贸,
也是朱总理一手把它带起来的。忽然换一个新手,对国家不利。”
另一位说:“这也就是中国的国情,该下来的,但一直不愿意下来,
现在,不该下来的,反而受到年龄的限制。”
第三位说:“如果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就应该让朱总理再留一任,朱
总理本人也最好以社稷为重,不要过多顾及某些人的反对,还应该自己坚
持下去,再干一届。现在不是让不让贤的时候,而是中国正处在关键的时
刻,当仁不让。”
我把这意见写出来,我相信,它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吧!
发件人:关愚谦
--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8.68.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