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转载连载>>连载作品>>nicole_kim的《一周读书笔记》系列>>网上读书之十九:一周读书笔记(2002.4.29~2002.5.5)

主题:网上读书之十九:一周读书笔记(2002.4.29~2002.5.5)
发信人: nicole_kim()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6-24 10:44:20), 站内信件

或许是受上周吃进的垃圾信息的刺激,本周趁五一黄金周放开了量猛力吃进,不过就是看的童话多了点,把个劳动节当儿童节给过了.

第一本书:《富人穷人》(美:欧文.肖著 施咸荣等译 超星电子版)
看了续集《乞丐.窃贼》后,俺就眼巴巴地想看这本,好容易从超星找到当了下来看完,才发现只有上半本,下半本深圳图书馆就根本没有放上来。,无限郁闷中。
仅从这上半部分看起来,似乎鲁道夫是主角了,那个暴烈的、强盗脾气的托马斯就没那么多戏。关于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对立,仅从报纸杂志上看距离是虚无缥缈的,真正接触起来这一反差才有切身的感觉,博伊兰的出现就是为了强化这点;
而且,从穷人对富人的态度上说,这位美国作家说着重描写的人性还真有点“主旋律”的色彩,格丽卿、鲁道夫出于本能拒绝博伊兰为他们安排的路,还有象欧文.肖另一部作品《夜工》中费边勇救A片女明星的情节,让八十年代初的引进版编辑有了很多话说,这大概就是欧文.肖的作品很早就被引进来的原因。

第二本书:《英伦文学飞翔版图》(谢金玄 文&摄影 辽宁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的真正书名应该是《跟徐志摩去流浪》,在我看来,反而不如副标题好。
这是一本给人以弹性想象力的书,仅从这点来说,它就可以算是一本好书,虽然文字过于女性化。但书里那些作者名字、事迹、发生地点,那些开满花的英国乡间小房子啊,里面的故事让人熟悉的得到亲切,知道的得到深入,不熟的得到了解,甚至连文中那些没有得到独立章节,仅仅提到的名字,如渥兹华斯、《纳尼亚王国传奇》的作者C.S.刘易斯,包括那些根本没收入此书的名字统统让人心向往之,这可以排多长一串名字啊。D.H.劳伦斯、乔依斯、和爱丽丝、纳尼亚王国的作者同在牛津的《魔戒》作者托尔金(其实在书中牛津一个酒吧招牌的照片上可以看见他)、红透半边天的J.K.罗琳、萨克雷的名利场、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勃朗特姐妹的桑费尔德庄园和呼啸山庄、弥尔顿的失乐园、艾略特的荒原、另一个艾略特的磨坊……,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司各特、福斯特甚至罗素……
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越大,面对这本书所能扩展的想象力就越大。


《英伦文学飞翔版图》的作者读书的面儿似乎窄了点,不过有点我特别喜欢,她也喜欢童话和儿童文学,十四个章节里这些就占去了五个,秘密花园》、小熊维尼、《杨柳风》、爱丽斯和罗尔德.达尔,让我一下子就栽进去了,去找了一大堆英国童话来看,爱丽斯、纳尼亚王国、达尔的大仙桃和玛蒂尔达,可惜找不到彼得潘,《秘密花园》和《杨柳风》都是改编或缩写本,达尔的《女巫》头天去书城书架上还有,第二天就宣告失踪。郁闷啊。

第三本书:《爱丽丝漫游奇境》(英:刘易斯.卡罗尔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据阳光说,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推崇《爱丽丝漫游奇境》。我对物理的态度向来是“勿理”,姑且一记。不过作者本人可是在牛津研究数学的。
爱丽丝所遇见的颠颠倒倒的世界,她变来变去的身高甚至对她的境遇和心态都有了影响,这一点描写非常趣致。

第四本书:《纳尼亚王国传奇》(英:C.S.刘易斯 著 吴岩等译 译林出版社)
这就是译林那套吵吵了好长时间,号称能和《哈利.波特》媲美的童话巨著。号称?这套书出书时间比《哈利.波特》早了半个世纪呢。有人硬把纳尼亚那七本书往J.K.罗琳还没出完的那七本上面扯,也不知哪儿跟哪儿。纳尼亚的七本每一本都是独立的故事,出版顺序也是颠颠倒倒,根本不是现在成书后的样子,而哈利那七本是个延续性的故事,你能指望罗琳现在就把七年级的哈利拿出来漏底吗?还有扯得更离谱儿的,说纳尼亚里面的阿斯兰代表基督的神力,而《哈利.波特》则崇尚的是黑魔法……
说到纳尼亚那七本书,最早出版也最知名的其实是第二本《狮子、妖婆和大衣柜》,阿斯兰重回纳尼亚,流水融冰,小草露头,樱草开花,大树转瞬间成长起来……,雪地里大地再现生机那一幕写来如同在眼前似的。

另:阳光很纳闷地对我说:译林为什么不出它一整本,七本要分开出?每本都那么薄,我情愿看一大厚本,哪怕它卖得贵点。
俺说,七本他们要卖六十九块五毛哩,出一大本怎么能卖得了七十块钱?

第五本书:罗尔德.达尔作品集(明天出版社)
《詹姆斯和大仙桃》(又名《怪桃历险记》 紫岫译)
《玛蒂尔达》(任溶溶 译)

看了《英伦文学飞翔版图》中关于达尔的经历----飞行员,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失事又奇迹逃生,当时我就叫,这不是又一个《小王子》么?
不过书可和《小王子》不大一样,不同于圣埃克絮佩里的细致绵软,从空中俯视大地的悲天悯人,达尔的高高个子里满是一颗童心,他的童话故事每一本都写法迥异,象《仙桃》和《玛蒂尔达》,分开来看,不看作者名可能会想不到是一个人写的。仙桃里同舟共济的人与昆虫,对抗现实家庭和学校的玛蒂尔达,共同点真是不多,除了都是童话以外。
仙桃飞到纽约上空那段描写,说句大不敬的话,真让我想起了911,而且那只仙桃居然挂在了帝国大厦的尖顶上(他写的那时候可能还没有世贸呢),最后还让纽约的消防队长和瓢虫(北京话叫花大姐)结了婚……

第六本书:《来自矮人国的小兄妹》(德:瓦尔特.莫尔斯 著 王泰智 沈惠珠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的续篇,本名应该叫:《恩塞尔和克莱特:一个有关查莫宁的童话》,没有了查莫宁,谁知道它是蓝熊的续篇?某些人总是喜欢篡改书名,象《毛毛》,初译时就叫什么《时间之谜》,《玫瑰之名》的电影港译为《迷宫奇情》,扯淡。
蓝熊里大森林那一章,我喜欢程度应该仅次于鲍老克脑袋里那一章,这本续篇就将大森林放开了来写,可惜主角就太逊,乐观的、甚至不如说是恁嘛不知的费尔哈星小孩子。因此,莫尔斯就找了一个替身,经常化身为文中作者封.米藤梅茨出现,在书中大谈米藤梅茨离题法,关于文学家和评论家的那些对立颠颠倒倒,我看的时候动不动就笑出了声。不过这些,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恐怕深了点。
书前介绍说莫尔斯再一次“让他的想象力和幽默失控”,幽默够,想象力和蓝熊那本比起来,不够。
而且人民文学为什么不找李士勋译?蓝熊里不是说他正在赶这部作品吗?

第七本书:《犟龟》(德:米切尔.恩德 21世纪出版社)
又不是李士勋译的。不过好在都是短篇,问题不是很大。而且这本书好象被选为小学生的课外教材了,妒忌让我的眼睛都红了,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开篇就是一篇魔法学校的故事,有关学习不同魔法的课程看起来和哈利在学校上的课还有点类似呢。恩德以“我”的身份在这里有出场,感觉就一直象他平时讲故事时那样,有点妒忌地看着孩子们,告诉他们只有孩子有那样的幸福;而卡洛尔.刘易斯则是与小女孩子围坐在一起,思路却带着她们到处乱跑;达尔则是那样一个高高的个子,即使坐着都会比小孩子们高出许多,看着孩子们仰着的小脸儿,得意洋洋地讲故事;纳尼亚的故事则发生在C.S.刘易斯带着孩子们穿行于英国古老的房子里,在某个地方(或许就是一个巨大的衣柜前)前停下来,一手准备拉开衣柜门,然后神秘地回头讲出了里面的故事;至于莫尔斯,他实实在在是在写故事,或者是做梦,孩子们永远只能跟在后面飞,或许能抓住一些片段,但永远追不上他的脚踪……

第八本书:《永别了,古利萨雷》和《白轮船》(吉尔吉斯:艾特玛托夫 力冈、冯加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其实和上周看的《查密莉雅》是收在一本书里的。
古利萨雷是一匹马的名字,原意是毛茛花,因为它长了一身非同一般的黄澄澄的毛,我一看到就傻乐,这不是《三个火枪手》里达达尼央刚出场时骑的那匹老马吗。
《白轮船》也应该算是儿童文学,讲的也是孩子的故事,但是太……,现实生活、孩子的幻想、长角鹿妈妈的神话故事,最后全在飞舞的斧头下破灭了,斧头下那只长角鹿眼睛的描写,让我自己都不忍再看下去。
艾特玛托夫的吉尔吉斯斯坦草原,不只是草原上的那些植物(薄荷、牛蒡、艾蒿、毛茛……),不只是干草堆旁的爱情,更多的,还有他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泪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