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转载连载>>连载作品>>nicole_kim的《一周读书笔记》系列>>网上读书之十八:一周读书笔记(2002.4.22~2002.4.29)

主题:网上读书之十八:一周读书笔记(2002.4.22~2002.4.29)
发信人: nicole_kim()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6-24 10:44:20), 站内信件
 网上读书之十八:一周读书笔记(2002.4.22~2002.4.29)
第一本书:《脂雪轩笔语》(周汝昌著 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一本书早一年前是看过的,不过隔一阵子再翻总还能看出一些新意,不时拿来和自己的记忆和新见识对照对照。还有我前些日子重读黄裳的《旧戏新谈》、郑逸梅的东西,就是因为民国时那些文事读得多了,累加起来,一楼一阁的转折,便不似以往那样东描一笔西涂一笔杂乱无章的感觉。
关于周汝昌,luc也不知听谁说的,总知我一提周汝昌,她必然就是一句:
此老惯会胡说。
总想找点理由将她驳一个倒,这个愿望到现在还未达成。

第二本书:《蜡笔小新》(日:臼井仪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实在的,俺一直不是很喜欢蜡笔小新这种家伙,还有流氓兔、包子妹妹之类的玩意儿。
记得有回看上海一周,不晓得哪个人在她的专栏里提到现在的社会是高度压抑、高度伪装人的天下,凡是成功者必是高度压抑或是高度伪装非常成功的人物,说这种话的人一般都是做不到或是做到半调子才这么说的吧?
蜡笔小新流行起来估计也是这么个原因,因此更加不喜欢这个小混蛋。

第三本书:《怪奇魅影》(日:伊藤润二)
看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好很多,临睡前看两本很有助于睡眠。
以前和朋友说过日本画漫画的家伙都是有套路的,言下很有不屑之意。这大概是因为自己性子一向粗疏,又成天向往“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境界,因此口出此言毫不为怪。
一套八本几十个故事里最喜欢《坏小孩》和《薄命》,没有什么骷髅之类的恶心画面(说到底自己还是不大喜欢那种玩意儿),更现实一点,所谓的“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可能是小日本不知道这句话)到这里全然不顶用,抑制不住的恐惧、怪胎从心里滋长出来,渐渐占据全心,然后行径趋于疯狂。

第四本书:《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著 李之义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个版本比我年假里看过的任溶溶的译本全,但是不是全本自己也不知道。感觉自己没以前的心气去耐心查这些东西版本的不同,查信息出处了。不是什么好现象。
这本里那种“讲故事”的口吻非常明显,俺小时听过啥故事来着?俺从有记忆起就一直自己看书,据俺老妈说俺从一边看一边撕小人书开始,到两岁来多点儿时已经可以自己看报纸了。郁闷啊。

第五本书:《白蜡树》(英:蒙塔古.詹姆斯著 百家出版社)
灵异小说英文做"ghost story",就是鬼故事。没觉得有多好看,我情愿去看福尔摩斯。

第六本书:《查密莉雅》(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说不清楚是看多少遍了。
去年有一次听衣食里人说起《玛莲娜》那个电影,说起一个小男孩对一个美女的向往,俺当时插了句嘴说那不是和《查密莉雅》一样么?说起来居然没人知道,然后上网查这本书的电子版居然找不到,也主要是因为记不起作者的名字----写《白轮船》的艾特玛托夫。然后找《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第四十一个》统统都找不到。
一直很喜欢苏联卫国时期那些故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翻到烂掉,我这次看《查密莉雅》,看到书中的“我”第一次听到丹尼亚尔的歌声时说的那句话:
“你可瞧瞧!”
眼泪就忍不住往上冲。多少次了,一直是这样。
没时间也没心情去看同收在这一本里的《永别了,古利萨雷》和《白轮船》了。

第七本书:《我的姐姐张爱玲》(张子静著 学林出版社)
我不能算是张迷,最多只能说是阶段性或是边缘性的。
原来上班的地方离常德公寓很近,那栋楼看起来一点儿都不象张爱玲笔下的高层建筑,有一窗的风声和雨声,那栋楼只有七层。
看这本书是想找黄岳渊的资料,结果找到的还是那些黄岳渊介绍张爱玲去认识周瘦鹃的话,由此,就有了《沉香屑----第一炉香》。黄和周是养花莳草上的交情,这个是我自己从别的书上琢磨出来的。但是这本书里也未指出张爱玲和黄岳渊到底是什么亲戚关系,只说是张爱玲母亲那一族的亲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