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uayan(细雨)
整理人: zlth_521(2002-04-28 20:48:32), 站内信件
|
现在是仲春时节,我坐在办公室里,透过南窗,看着从楼下伸展上来的枇杷树,枝头上挂满了青绿的果子,按正常季节还应再过些时候才能成熟,而这时一些黄澄澄的枇杷已争涌着上市了,这是福建“白沙”枇杷,上市早,个大,汁多,味甜,与“大红袍”同为枇杷中的名品。枇杷全身都是宝,除了果实供人们享用外,其叶也是一味很好中药,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我们常见的“川贝枇杷膏”即以川贝和枇杷叶熬制而成。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功利的尺子来取舍身边的事物,对枇杷往往只见其果、叶,随了食用外,在中国画中也常以枇杷的果实为题材,未见谁注意过枇杷花的。确实,枇杷花既无色也无香,全然没有杜鹃那样的灿烂,月季那样的俏丽,玫瑰那样的馥郁,牡丹那样的华贵,只是小小的星状,白色单瓣,一簇一簇的,悄悄地在枝头独自绽放。枇杷把秋末初冬的寒气孕育在花蕾里,花蕾外面裹着一层白色的小绒毛,
溯风大雪中,它们紧紧地抱着挤在一起,看上去好似裹着一层棉絮的小球。
枇杷开花不为争宠而来,因些就连开花的时节也挑在一个静静的不为人注意的冬残春近,可它是那样的质朴,清纯,它们迎着料峭的寒风骄傲地一齐绽开,高高地在每一枝杈的梢头迎着阳光开放,下端是苍绿的叶片,上端是洁白的花,一树树,一片片,远远望去上似青山黛峰上飘动的白云,近看时,却是密密匝匝,拥拥挤挤的小花,如粉似玉,赛冰胜雪,此时若有清风拂过,则见枝动花颤,别在一番风味。
我们不说梅,兰,菊,荷之类的高雅上品,自古多少文人骚客也曾写过水果中咏桃,咏杏,咏梨的佳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杏枝头春意闹”,“醉袖迎风雪一杈”,“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但未见有咏枇杷花的,足见枇杷花早已被人遗忘了,不过,枇杷花并不因无人注意而气馁,每年照旧按时开着,花残后依然精心奉送给人们黄澄澄的枇杷,我想这就是枇杷花的品格吧,如果说这也能叫什么境界的话,那就借用“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来表达我对枇杷花的评价吧。
----
晨曦中,黄昏里,和风微吹,
细雨飘洒,似雾似雨,浪漫如诗,朦胧如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