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lth_521(文轩)
整理人: zlth_521(2002-04-21 15:13:29), 站内信件
|
年轻时因在外求学,曾远离母亲。
每次挂念母亲时,都会给母亲写封信,带去问候和对母亲的挂牵。母亲不认识几个字,虽然在人口普查搞素质教育时曾被当时称为公社的教育小学抓去学了几天的汉字,但斗大的字还是不认识几个。
但接到我的信,母亲还是高兴的左看右看,实在看不懂时就去找村里的支书给念一遍。
那时有文化参加过革命的父亲在城里工作,和母亲两地分居,所以父亲也帮不上母亲什么忙,家里的大事小情的都摊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母亲做完活计之后,没事就拿出我给写的信仔细的看,虽然文字不怎么秀美,可在母亲的眼里却如绣花般的珍贵。
母亲也会在给我的回信里写几句嘱咐,会写的字写上,不会写的字就用符号注上,或者是画几道条条杠杠。母亲的手很巧,画的东西活灵活现,所以我看完信总是能够看得懂母亲其实要表达的是什么。
久而久之,信已经成为母亲和我联系的纽带,信里寄托的挂牵是深情的。
后来,学业期满毕业分配,参加了工作,那时的我还会时常的回家看看,母亲雪雨风霜这么多年之后渐渐的老了。而我回家的次数也在一点点的减少。
再后来我有了小家,有了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也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淡默了一些。
现代的通讯方式很发达,手机,电话可以把千里之外的相思寄托在无限电波上,孝顺的我早早的给母亲按了电话机,以便联系方便。
母亲每隔一天就会给我打个电话,刚开始时我还挺兴奋,毕竟和老人聊会也是种寄托,但随着家务以及自身兴趣的偏离,对母亲的电话我已经很少象以前那样兴奋的接听了。
总觉得母亲唠叨个没完,儿女大了,什么都明白,可老人总是不放心这不放心那,她的心里儿女永远是儿女,即使你再老些,再成熟些,她的牵挂还是在你的身上。
母亲感觉到了我的变化,我的不耐烦让她觉察到了电话里的无奈。
母亲一连几天没有再打。
终有一天,我正在单位做着一份报表,门卫警察给我送来一封信,下面没有落款,我诧异的打开之后,只见一行行熟悉的小字和符号越入眼帘……
是母亲写来的。
信里没有说太深的话,但那些画着的条条里我读懂了母亲的意思:你在母亲的心里永远是孩子。过去没有电话时,我们娘俩写信对彼此是种寄托,那时的你会不厌其烦的看我写的这些条条框框,可如今呢?电话里说几句嘱咐的话你却在埋怨母亲唠叨,看来母亲还是要回到原始的状态里,写封信给你,这样你看的时候就不会烦了。
我的眼圈顿时盛满了热泪……
母爱其实很简洁,只是儿女大了不由娘,听不进老人一句唠叨的话。
我沉思了许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