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美文佳作〗
>>转载文章>>追寻潮汕美食文化精神(转)

主题:追寻潮汕美食文化精神(转)
发信人: hovejar(☆☆点灯)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5-25 11:01:27), 站内信件
    潮汕人对生活艺术化的理解来自对自然的顺应和物性的把握,体现在饮食方面是“应时而食”。应时叫做“当时”,如“六月鲤鱼七月和尚”,“九月蕹菜蕊,食赢鲜鸡腿”,应时的菜蔬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很受重视,诸如韭菜是穷人的补药之类俗谚很多……在饮食中强调“时”的概念,也使饮食行为诗意化。自然时序的变化,使人对生命的流逝产生感叹,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尊重,从而赋予生活以诗意。

    潮汕人对生活的态度,也不断地影响和强化着饮食文化。本土作家雷铎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潮菜的特点是“清、淡、巧、雅”。

    美食家们也一致认为,潮菜是“色、香、味、形、器”中,最突出的是其味之清淡。诚然,潮菜的清淡与地理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地气温湿使潮汕人常年喝竹蔗、芦根、蛇舌草之类清热解毒的凉水。潮汕人这种崇尚恬淡无为的生活趣味又进一步强化了潮菜的清淡。古云: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则“大味”就是“若淡”了。对鲜美食物的原汤原汁的追求,被认为是饮食的最高境界。郑宇晖说,为了保持清淡,潮汕人几乎绞尽脑汁使用了一切烹调手段:“生炊”、“白焯”、“干炸”、“隔水炖”、“见菜不见肉”……淡使一切变得新鲜,淡留给我们充分的空间,它使得潮菜变得更易让其他的人群所接受。

    既然淡留给我们充分的空间,那么潮汕人就会在这个空间中纵横驰骋,去寻求一种“合”。“五味调和”就是“合”:辟味增味,如炊鱼配以葱姜,螺汤配以咸菜,如卤鹅;和味合味,如素菜荤做等。在饮食中,无论什么菜系,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众口难调”的窘迫,唯独潮菜偏偏要“调众口”,其调法体现在佐料多、酱碟多。佐料是过程的“和合”,酱碟是个人化的调味手段。张新民认为,和合是整体的,把调味权下放给个人,则是对个体的尊重。潮汕饮食文化的这种“调众口”与“清淡和合”,实际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潮人多经商大贾,一个经商成功的人士,就必须时时去“调众口”,去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商业社会的为人处世方针,影响到一般大众,就形成所谓“做人不必太求所以”“人情紧如生债”,特别重视平衡、分寸,留有充分余地地等待人接物的民风。
(资料来源:摘自“汕头都市报”2002、4、14 陈继平)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