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经典著作>>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004)

主题: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004)
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19 23:31:24), 站内信件
                       第二章概论宗教的本质

    上面我一般地谈到了我对于人对对象──即使是感性对象──的关系的看
法。这种看法,尤其适合于人对宗教对象的关系。
    在对感性对象的关系中,对象之意识可以跟自我意识区分开来;可是,在
对宗教对象的关系中,意识却直接跟自我意识重合在一起。感性对象存在于人
以外,而宗教对象却存在于人以内。所以,宗教对象是自身内在的对象,因此
它象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良心一样,从来不离开人,它是亲密的、最亲密的、
最亲近的对象。例如,奥古斯丁说过“上帝比感性的、有形体的事物更靠近、
亲近我们,从而,使我们更便于认识。①感性对象自在地就是一种不倚不偏的
对象,它不依赖于心意,不依赖于判断力;而宗教的对象,却是精选出来的对
象:最优秀的、第一流的、最高的存在者。它以批评的判断为其本质重要的前
提,也即以属神者与非属神者、值得崇拜者与不值得崇拜者之间的区别为其前
提。②所以,在这里,下面这个命题毫无条件地适用:人之对象,不外就是他
的成为对象的本质。人怎样思维、怎样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样思维和主张;
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就也有这么大的价值,决不会再多一些。上帝之意
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你可以从人的上帝
认识人,反过来,也可以从人认识人的上帝;两者都是一样的。人认为上帝的,
其实就是他自已的精神、灵魂,而人的精神、灵魂、心,其实就是他的上帝:
上帝是人之分开的内心,是人之坦白的自我;宗教是人的隐秘的宝藏的庄严揭
幕,是人最内在的思想的自白,是对自己的爱情秘密的分开供认。
    但是,当我们说宗教——上帝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时,并不是说
信宗教的人会直接意识到他的关于上帝的意识乃是他自己的本质之自我我意识,
因为,宗教所固有的本质正是以缺乏这种意识为基础。为了免除这种误解起见,
最好还是这样说:宗教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意识。所以,无论在什
么地方,宗教总是走在哲学前面;在人类历史中是这样,在个人历史中也是这
样。人先把自己的本质移到自身之外,然后再在自身之中找到它。最初,他自
己的本质是作为另外的本质而成为他的对象的。宗教是人类童年时的本质;儿
童是在自身之外看到自己的本质即人——的;在童年时,人是作为另一个人而
成为自己的对象的。所以,各种宗教的历史进展,就在于逐渐懂得以前被当作
是某种客观物的东西其实乃是主观物,在于逐渐认识到以前被当作上帝来仰望
和敬拜的东西其实乃是某种属人的东西。后期的宗教把前期的宗教看作是偶像
模拜:人敬拜他自己的本质。入将自己对象化了,却没有认识到那对象就是他
自己的本质。后期的宗教做到了这一步;所以,宗教中的每一进步,都是更深
入的自我认识。但是,任何一种特定的宗教,都把自己的姊妹们称为偶象膜拜
者,认为自身却幸兔于这种命运,不具有宗教的一般本质。这是必然的,不然
它也许就不成其为一种宗教了。它只是将一般宗教的罪过——如果确是罪过的
话——推到其他宗教身上。就因为它有着另外的对象,有着另外的内容,就因
为它蔑视以前宗教的内容,故而它才妄想超越奠定宗教之本质的那些必然而且
永恒的法则,妄想使自己的对象、内容成为超乎人的。但是,把宗教当作对象
的思想家.却洞察了宗教之对宗教本身隐而不显的本质,洞察了宗教倍奉者所
不能看到的。我们的任务,便正在于证明,属神的东西跟属人的东西的对立,
是一种虚幻的对立,它不过是人的本质段人的个体之间的对立,从而,基督教
的对象和内容,也就完全是属人的对象和内容了。    宗教——至少是基督教
——,就是人对自身的关系,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
关系,不过他是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本质来对待的。属神的本质不是
别的,正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些,正就是人的本质,而这个本
质,突破了个体的、现实的、属肉体的人的局限,被对象化为一个另外的、不
同于它的、独自的本质,并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仰望和敬拜。因而,属神的
本质之一切规定,都是用人的本质之规定。③
    在涉及上帝之宾词,也即涉及上帝之屉性或规定时,大家会毫不迟疑地承
认这一点;然而,在涉及主词,也即涉及这些宾词的本体时,就决不是这样了。
人们把对主词的否定看作是不信仰,看作是无神论;可是,对于宾词的否定却
不这样看待。但是,无规定的东西,就不会对我起作用,而不起作用的东西,
对我来说,就也是不存在的。将一切规定都抛弃掉,就等于将存在者本身也抛
弃掉。无规定的存在者,就是非客观的存在者,而非客观的存在者,就是虚无
的存在者。所以,如果人从上帝那里夺掉其一切规定,那末,对他来说,上帝
就只成了消极的、即虚无的存在者。真正的虔城者并不把上帝看成是无规定的
存在者,因为他把上帝看成是确实的、现实的存在者。所以,上帝之无规定以
及上帝之不可认识──两者是同样的——,仅仅只是新时代的果实,是近代不
信仰的产物。
    我们知道,只有当人将感性享乐或宗教感情或美学直观或道德现念看作是
绝对的、真的东西时,理性才被.才能够被规定为有限的。同样,只有在对认
识来说,上帝这个对象已不再有什么兴趣的时候;从而只有在唯独现实性统御
着人;在人看来,唯有现实的东西才是本质的、绝对的、属神的对象的时候,
上帝之不可认识和不可规定才能表白和确立成为一种教条。可是,与此同时,
与这种纯粹世俗的趋向相矛盾,宗教虔诚的陈旧残滓仍旧还存在着。在残存的
宗教良心面前,人用上帝之不可认识作为借口来宽恕自己的忘却上帝和忙于世
事。他在实践上用行为——他的一切意念和思维都离不了世俗——否定了上面
但是在理论上,他并不否定上帝,他并不攻击上帝之实存;④他让上帝存在着。
然而,这种实存并不跟入相关,并不烦扰人;它只是梢极的实存,是无实存的
实存,即自相矛盾的实存——这样一种存在,就其作用而言,并不能够跟非存
在区分开来。对属神存在者的特定的、积极的宾词加以否定,其实不外就是否
定宗教;不过,因为这样的否定还具有一种宗教的外貌,故而,人们并不把它
认作是否定——其实无非是细心而狡猾的无神论罢了。所谓出于虔诚的敬畏而
不敢用一定的宾词来使上帝有限化,其实只是一种不虔诚的愿望,即想不再知
晓关于上帝的事,想干脆把上帝忘了。害怕成为有限者,就是害怕成为实存者。
一切现实的实存——也就是说,一切实在是生存的实存——,都是质的、特定
的实存。真诚地、实在地、确实地相信上帝之实存的人,就决不会因上帝之一
望而知的感性性质而怏怏不乐。谁不愿意因其实存而有所冒犯,谁不愿意成为
粗俗,谁就根本放弃了实存。一个上帝,如果他因了规定性而觉得有所冒犯,
那末,他也就没有勇气和力量来生存。质,是实存之火、氧气、盐。一般的实
存,没有质的实存,就也是谈而无味的、荒谬的实存。然而,在上帝之中,并
不多于在宗教之中。所以,只有当人对宗教丧失了兴味,而宗教本身成了谈而
无味的东西时,上帝之实存也因而成了谈而无味的实存。

                            (待续)

===================================================================

  ① 《原罪论》第5卷第16章。──著者
  ② 米努基乌斯·菲力克斯在其《屋大维》第24章中对民教徒说道:“你
们没有想到,必须先认识上帝,然后再敬拜上帝。”──著者
  ③ “上帝的完善性,就是我们灵魂的完善性,只是,前者是无限制的。
……我们只有某一些能力、认识、优点,而上帝却样样都是完善的。”(莱布
尼茨《神正论》序言)“一切使人的灵魂显赫的东西,都是属神的本质所固有
的。凡是被排斥在上帝之外的,就也中属于灵魂的本质规定。”(尼萨的格列
高里《论灵魂》1837年版第42页)“所以,在一切科学之中,自我认识是最最
可贵的和最最重要的,因为,一个知道自身的人,就也认识上帝。”(亚历山
大的克雷门斯《教育者》第3卷第1章)──著者
  ④ 基督徒将属人的实存(Existenz,或译“生存”)加在他们的上帝的
头上,他们称上帝为“又真又活的上帝”。──译者


----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生物天地    鸟的世界
三思言论集   北京区地球科学
北京区生命探密 北京区自然科学
北京区宇宙探索 大自然社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