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elet(特懒)
整理人: danhan(2002-04-18 22:57:30), 站内信件
|
蒙文(Chinese-Mongolian)双文戳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在通用的拼音文字是在回鹘文字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已经有七八百年历史。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开始期间,沿用以往使用的三格式邮戳。
 
1954年至1955年,三格式日戳出现蒙文。“内蒙”两个汉字间夹蒙文“蒙古”,为点线式Φ25mm戳。推想有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混之嫌,或是其他原因,很快被另外的戳型取代。1955年至1957年,三格式的日戳的蒙文改变为“内蒙”,直径有Φ25mm、Φ28mm和Φ32mm多种,多为点线式,也有实线式。1997年开始,根据邮电部规定,使用统一的戳型。即外园内框,内框上下绕月牙。少数民族地区双文戳规定直径为Φ30mm。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正在试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新蒙文”,邮政日戳上也加植上“新蒙文”地名。(集宁戳例子)。几年以后,新蒙文废止,日戳上又恢复老蒙文。90年代,全面推行邮政编码,标准双文戳的下半部分只植上市、县、旗的蒙文和所在局、支局、所的6位邮政编码,局级以下的蒙文地名消失。1997年开始,全国统一使用新的三栏无分隔式日戳,取消植上邮政编码,局、支局、所的蒙文地名又重新呈现。这是现行使用的邮政日戳。
  
蒙文双文戳主要使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更为广义的使用范围是使用蒙文的自治区域,这是因为中国的行政区域几经变革。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县、旗,曾经或正式划归甘肃、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辖,这些地区的双文邮政日戳随辖管局而变化,收集起来饶有趣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