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usz(Great
Qiu)
整理人: fantast(2003-03-02 00:31:07), 站内信件
|
厦门大学险被改名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的一段往事
在厦门大学即将迎来八十一周年华诞之际,望着那巍峨壮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花红柳翠、绿草如茵、如诗如画的美丽校园,人们对其创办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缅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陈嘉庚为创办厦门大学倾资兴学,历尽了千辛万苦,留下了许多有口皆碑的感人事迹,其中有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同样展现了他爱国爱乡,不为名利的风范。
陈嘉庚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从1926年起,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陈嘉庚经营的企业也每况愈下。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陈嘉庚企业的打击更大。为了继续把厦门大学办下去,陈嘉庚可以说是竭尽全力,费尽了苦心。他忍受了一切冷嘲热讽,抱定“一息尚存,此志不减”的精神和“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决心,把自己事业鼎盛时期在新加坡购置的三幢豪华大厦变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但在接踵而来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陈嘉庚眼看转机无望,终于迫不得已将企业全部收盘,除了支付债务外,全都用来作为接济学校的经费,一直维持到1937年,独资支撑厦门大学长达16年之久。
到1937年春,处境更加困难了,为了全力维持集美学校,陈嘉庚确实再也无法继续支持厦门大学了,他毅然决定将厦门大学无条件献给国家,交给政府接办。1937年7月,厦门大学改为国立,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接替了林文庆。
1939年,福建省主席陈仪暗中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建议撤销厦门大学,并将它合并到福州改为福建大学。教育部接受这个建议,报请国民政府行政院等待批准。当时萨本栋校长知悉此事,不便出面反对,便暗中函电在南洋的陈嘉庚先生,请他出面反对,同时发动厦大校友特别是有声望的校友公开表示反对。
1940年陈嘉庚先生亲率南侨慰问团回国考察,在重庆会见教育部长陈立夫及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时,他们谈起了福建省政府建议把厦门大学改名为福建大学的问题,并征求他的意见,陈嘉庚先生不表态。4月初,陈嘉庚在一次国民参政会的茶话会上坦率表明了自己对这事的态度。他说:厦门大学因厦门岛而得名,这里是福建惟一的深水港,也是主要的进出口岸。简单说一句,它是福建的大门,千千万万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侨要经过的大门。厦门大学的校名,同本人的姓名无关,尽管事实上是本人创办这所大学,而且独资维持16年之久,只是因为30年代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了生意,才被迫交给政府。就是这样做,也是无条件的。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或者有什么需要改变厦门大学的校名。接着,陈嘉庚又气愤地说:在新加坡有一所医院名为陈笃生医院,是陈笃生捐款6000元创办起来的。他创办了70年以后交给政府接办,前后开支经费几百万元。20年后,新加坡需要一个更大的医院,有人建议把陈笃生医院改名为总医院,但英国殖民政府最终还是裁决,创办人的名字必须受到尊重,予以保留。令人奇怪的是在国内竟然有人要改掉厦门大学的名字。厦门大学并不曾用陈嘉庚名字命名,而且办学成绩显著,现在不讲任何缘由就可以宣布撤销吗?
不久,陈嘉庚一行视察长汀时,在内迁长汀的厦门大学全校师生举行的欢迎校主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再次反对拟将厦门大学改为福建大学的建议。他说:我办厦门大学不是为了我个人,若为个人为何不将学校命名为嘉庚大学?若要新办福建大学,为何要把厦门大学名字改掉呢?铿锵之言,掷地有声,令人折服。
由于陈嘉庚先生的仗义执言,据理力争,迫使国民政府教育部放弃将厦门大学改名为福建大学的打算。厦门大学终于被保留下来,直到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厦门大学已从前线大学到改革开放、朝气蓬勃、影响越来越大的全国重点大学。抚今忆昔,这一切都使人们更加缅怀厦门大学的创办人陈嘉庚先生。
(刘正淳 厦门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