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astnet(东方剑)
整理人: eastnet(2002-04-10 09:23:26), 站内信件
|
清韵书院
作者 笑土匪
时间 2:25:19 1-4-2002
主题 【巴黎的雷锋--电影Amelie】
好久没有一部电影能产生被一枪打中的感觉了,特别是被爆米花可乐
以及好莱坞这些美国文化垃圾糟蹋得满满的时候,忽然有这样一部电
影,一部很不起眼的外语片,却让人投降了,就象宛蜜说的瞬间五体
投地的缴枪的感觉,坐在黑暗里面才发觉每个人其实都有很脆弱的一
块地方。就象《巧克力》电影里面吃过巧克力有样痴痴哭苦笑笑傻傻
的快乐,每个人都窃喜的暗自微笑的偷着乐的分享这种快乐,这并不
关乎所谓电影真正的意义,也无需要说教,更不需要你去看镜头变幻
或者去评论演员的技巧,也不是揭露什么社会题材的片子,毕竟这些
玩意太多了,很多严肃的让你望而却步的片子就是这样的。但你是在
黑暗里面看一个世界---一个你所熟悉的又陌生的世界,而不是在学
摄影。一个单一而纯真的主题,就是早些年的黑白默片的那种纯真
感,拒绝现代媒体过度的煽情,拒绝营造出一个个痴男怨女那种生离
死别的地铁站,,拒绝那些戏剧化象《乱世佳人》那种站在大树下的
天空剪影,拒绝象〖金石盟〗里面那种因为约会给帝国大厦门口的出
租车碰一下的煽情,需要的只是安静的待黑暗深处,浓缩完这一百二
十多分钟的梦一般的感觉,或会让你哭让你笑让你疯疯颠颠让你最后
退场恋恋不舍,让你回家后观上门躺床上抽烟听音乐回味不已,再从
周末的疲劳里面爬起来继续开始你原来的生活,这不会改变你很多,
可真的改变了你很小一点,就很小一块就很了不起了。很久都没有这
种感觉了:安蜜里(Amelie)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罢。
每个人都有生活在童话里面的权力,可是或多或少,我们都放弃了这
种做梦的权利,故意或者是无意,或许是根本没有想过,就象电影里
面那个包多先生,一个厚实的无产阶级,一个体壮如牛长满络腮胡子
的五十岁男人有个离开家的女儿和没有见过的外孙,一个在地铁擦肩
而过你都不会记得他样子的人,可谁还记得他小时候的样子,包括他
都没有印象,可等他打开他那只失去了五十年的一只封尘以久的匣
子,里面都是琐碎的记忆,灰暗无聊快乐的小学时光,这部电影也许
想带给你的就是这种忽然打开失落很久的感觉。父母给孩子催眠着关
于邻家孩子开始懂事的故事:你什么时候会变成一个大人?可是忽然
有这么一天,你会想过,你什么时候能变成个小孩?你还会找到自己
想要的那个盒子吗?在你记忆深处最想要的那件事情吗?还想拥有一
座糖做的房子吗?巧克力的家俱,冰糖的天花板,至少马桶也得拿水
果糖来做成。也许你找到的时候,也不会再感兴趣了,你再不会去沾
过多的糖果。安里蜜其实是部很简单的爱情题材的故事,内容简单得
就只能用一句话表达:一部关于巴黎爱的主题电影。虽然我没有去过
巴黎,可真的这个晚上感觉很充实,就象到了巴黎一样,感觉到的是
地铁里面那些穿梭不息的人群,闻到的是流淌在公寓里面那股幽暗带
着咖啡微微的气息,体会到窗子外雨点打在蔬菜小贩摊那些新鲜的水
果上面的欣喜。但这并是一部简单的如同那些好莱坞关于那些痴男怨
女在街上胡乱奔跑性交吵架最后花好圆园的大结局的爱情的题材。这
是讲一个巴黎女孩的故事,她就象每天这个世界城市角落里面大多数
人一样,孤独无聊,她有过性,她每天在一家咖啡店打工,晚上回
家看电视,她和大多数人一样,有个狠普通不幸或者幸福的童年,她
童年唯一的朋友是条孤独得在鱼缸里面想自杀的鱼,她有和住在大城
市公寓里的人一样的痞好:喜欢拿望远镜去看同样孤独的邻居的活。
可是有一天,因为看电视的时候,把塞酒瓶子的玻璃珠掉落到地上,
然后那颗珠子碰裂了很小一块墙角,这个时候她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盒
子,就象站在西耐山的莫西一样,她彻夜未眠,这个匣子里面都是些
旧玩具,一个五十年前小孩的所有,小心的藏在阁楼里面,但这一切
改变了她,就象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忽然她觉得应当做些事情,或
者一辈子孤独的看电视,或者去真正活着:去找到那个五十年前的小
孩,这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这是个现代爱情版的唐即科德斗风车的
故事,主角换了,不是那个被武侠小说迷惑的瘦高个了,而是个面目
娇嫩得就象“一枚被雨水冲洗过的硬币的”的女孩,桑桥没有了,她
会更孤独,她得独自挑战这个象一个超级蜂巢样充满忙忙碌碌却变得
更加苍白平淡的城市,而唯一她手中那把破刺枪也没有了,只有一双
灵动的大眼睛,一个爱所有人,爱这个城市的心成为她的武器。或许
是那种反复吟唱的手风琴的音乐,或许是那种旧而昏黄的老电影效
果,或许是些儿时的梦想,,或许是那只游荡在红色的旧屋子里面绿
色眼睛的灰猫,或许是地铁里面那些匆忙拥挤一眼看见熟悉不熟悉瞬
间消失的面孔,或许是所有无聊的孤独的忧郁散碎的等等能够被记忆
的,都会让你产生一种感熟悉的感觉,但不是大悲大喜,也没有戏剧
的取巧,你所知道的只是一个城市的童话。
这个电影算是描写一个类似活雷锋的故事,让人很久都在回味。俺一
直不知道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子,尽管我们写过无数关于论他精神的
考试题目,从小学把教室的墙抠出一个洞开始,就在教室里面开始听
着关于雷峰叔叔的故事,知道他是螺丝钉或者是块砖,知道他是被电
线杆砸死的,雷锋变成了一快印,长着一两扇猪八戒耳朵,一个水泡
眼和胖乎乎脸蛋的印,假如你做了好事受到表扬的时候,那块红红的
印就会在你的作业本出现。作文题目里面我们把雷锋残剩的故事再加
工着,不生造出和他无关的一个故事,一个邪恶和善良斗争永恒的故
事,每次总是见到街道上的五分钱,然后就动了念头,于是雷锋叔叔
就象一个天上派来的天使,他指点给我们看到文明最后终级的意义--
共产主义,让我们受到一种从身到心的洗礼,于是红这脸把这钢蹦交
到老师手里。如果真有共产主义,那这个世界里面肯定都是都是长了
一群胖乎乎脸蛋带着一顶毛绒绒滑稽的帽子的男孩,都知道去街头帮
助老大娘找回家,在雨天帮寻找丈夫的女人抱孩子,每天都在街上看
有没有钱包,成为救世主的军队。我们绝望的充当了这场圣战最后的
战士,然后我们变失去了一切,就象东征的十字军,孤独的拒守着耶
路撒冷,绝望的抵抗到失败,变成彻底的异教徒,其实共产主义这个
玩意,在十月革命那天就死亡了,剩下就是在为这个葬礼努力的奔忙
着,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却正好是这个葬礼最后的守灵者。可我们却
忘记了雷锋,俺一直在虚构着雷锋的故事:一个长着平淡无奇胖乎乎
脸蛋的男孩,有一颗好奇的心,在一座新兴的城市出生了,他有种匆
匆忙忙使命感,不挺的忙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周围的事情,这都
是很单纯,就象他那张无奇的脸一样,他应当也是一样充满着好奇心
的,如果说真有什么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应当是爱,就象甲壳虫的
『黄色潜水艇』里面描述的故事那些,只是为了找到一块梦幻般的大
西洋城,去潜水,去感受,去听阿特兰替斯文明的传说,LOVE IS
ALL YOU NEED。这种爱不是关乎于性的,因为性爱本身已经变成一
种享乐而很多时候不是为生殖为目的的商业化,也不是关乎一种道德
说教,因为道德已经变成一种指责别人不停唠叨的玩意,每个社会已
经把这种填塞满了人的心灵。爱只是种不想让自己心灵枯杰的力量,
不象严肃题材里面充满对社会的批评的,也不是象教会里面伪善可
笑的带有功利性质的,只是单纯的想和所有分享所有的的欢乐的感
觉,就是“舍得”,唯有舍才会有得。
现代社会对心灵产生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它破坏着每个人的记忆和审
美能力,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艺术,知道的只是种带着腐败气息的
煊耀。很多人能张口说出各种画派的技巧已经把画面里面的水和苹果
摆成三角形,或许很多人知道怎么鉴赏雷若阿的女人,莫耐的荷塘
,印象派的起源,对毕沙罗,德加如数家珍;或是对一部音乐剧熟悉
得就象知道自己的身体一样,知道海顿,巴赫,读玩了莫扎特的传记
并知道他的安魂曲是那么消沉悲伤;熟悉整个巴络克风格,整个威尼
斯和弗罗轮萨就象自己的掌纹。可我们再不会为春雨石子路上长处来
的苔藓而惊奇,也不知道公寓后面朽了的木头上面一场雨过后长出些
毒蘑菇,从来也不会为一个街头擦皮鞋的小孩拿剩余的黑鞋油悄悄的
画了个穿盔带甲的武将而惊喜。其实所有这些很多已经不是关乎艺术
了,因为把这些名人抬到祭祀台的时候,艺术就死了,爱也就死了,
即使还在,也只不过是标本,可以用很多艳丽的色素装饰起来的标
本,恰恰忘记了是,米开郎其在绘画教堂天顶的时候,他整个人却是
燃烧而快活的;贝多芬的第九虽然开始是那么沉闷,象绵绵无期冬天
的黄昏,可那大提琴拉出来那一丝纤颤,却象破冬的那丝风微微触动
着铁丝样的枯枝。这些东西看去却是那么微不足道而被忽略了。
这个电影最后部份还是最简单皆大欢喜的大头团圆,最后落幕的镜头
无声无息,没有任何音乐背景,也没有毛片里面那种夸张的喘息,
安静的只听到两个人渴望,嘴唇温柔的接触,相互闻着对方陌生而熟
悉的味道,原始得象春天寒温带初次发情而相遇的两只毛绒绒的狐
狸,在那波浪起伏的草地里面嘻戏打闹,享受这初春温暖的风,头顶
的蓝天和变幻成各种欢乐的,忧郁的,脸的,动物的形状,夏天很快
会来,那时候的树叶一定沙沙的响着。忽然想起才到纽约第一天的感
觉,屋子外面流动着冰淇淋车叫卖的音乐,象音乐盒一样单纯 。
----
爱我者我皆爱之
☆★★★☆
至HOT碟讯,尽在广州DVD/VCD!!
▅▄▃▂▁ ▁▂▃▄▅
FTP↑↑↑↑↑Eastnet.Vicp.Net
User:EastNet Pass:eastnet Online==FTP Open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