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2 影视评论>>⊙ 华语电影 ⊙>>[十七岁的单车专栏]>>《十七岁的单车》--现实(刘峥)

主题:《十七岁的单车》--现实(刘峥)
发信人: eastnet(东方剑)
整理人: dyldm(2003-02-12 01:24:26), 站内信件
转自清韵

节录(?)

现实
  刘铮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中国需要现实主义的作品。狄更斯说得好:What I want is Facts。但是,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反映了现实呢?这是我在看完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之后首先想到的问题。
   现在有许多影片都将时空背景放在了当代,放在了我们身边,让人恍惚觉得影片里讲的就是现在的中国。可是我告诉你,它们都是假的,都是障眼法。这里想重提那个《大般涅槃经》里最常为人提及的典故——盲人摸象。现实就是象,而且是一头硕大无朋的象,难得有谁能真正跳出圈外将它看个明白,所以有“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的种种不同也就不奇怪了。在《十七岁的单车》里,从农村到北京打工的阿贵,没见过什么世面,误打误撞到豪华的浴室,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一时目眩。导演用这种手法来描写今日的现实,不啻是触尾而言象如绳了,不是说它不是现实,而是说这种现实太浅薄、太表面化了。
   不过,我觉得《十七岁的单车》最大的缺陷还不在这里。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规律应该从人物出发,进而组织事件,最后才是考虑传达怎样的主题。但是王小帅将这个过程倒转了,他是先有主题——城乡精神世界的悬隔和偶合,然而再编出一个故事——通过一辆失窃的单车将城市少年与农村少年的不同生活牵连以来,最后才决定人物的性格——用一条道走到黑的阿贵和唯物质是瞻的小健分别代表两种少年。这种“主题先行”的方式,当然不是不可能创作出好的影片,但是它要求编导眼光如炬,能够烛照现实生活的幽暗,我怀疑王小帅尚不具备这样的眼光。影片中并非没有非常真实的笔触,比如一群北京半大孩子那种外表嚣张、内心荏弱的行为做派,比如小健的异母妹妹在小健因偷家里的钱而挨打后前去抚慰时那种故作大度实际上却异常虚假的讲话方式,都给人极深的印象。这些东西是真正从现实中来的,所以格外有力量。相比之下,片中的所有主要角色都没有什么性格可言,他们是符号,是代表,是藉以传达理念的工具。这就难怪小健追求的那位似乎颇有气质的女同学,更像是编导一厢情愿投射情感的纸扎玩偶了。
   《生死抉择》在反映现实,《刮痧》在反映现实,《大腕》在反映现实,《说出你的秘密》在反映现实,《幸福时光》在反映现实,《巫山云雨》在反映现实,《站台》在反映现实,但谁真正把握了现实,不是凭他说几句话、表几次态,甚至不是凭他的几个影像就能敷衍得了的。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人家陈果在《榴梿飘飘》里对东北生活只惊鸿一瞥就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但愿我所说的,能让瞽者发其蒙,让盲者睁开眼。



----
 爱我者皆爱之 
     ★★★     
   至HOT碟讯,尽在广州DVD/VCD!! 

 ▅▄▃▂▁用户名:EastNet密码:eastnet,online表示FTP开放中▁▂▃▄▅
      FTP↑↑↑↑↑Eastnet.Vicp.Net
User:EastNet Pass:eastnet Online==FTP Opened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