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yldm(步惊云·X)
整理人: dyldm(2002-04-06 09:40:18), 站内信件
|
DTS vs AC-3
飞翔鸟论坛 kurt 提供
《十万火急》Dolby Digital 5.1版本DVD,编号Universal Home Video 20267(第一区)。
《接触未来》Dolby Digital 5.1版本DVD,编号warner Home Video MQ15041(第三区)。
既然手边有可以播放DTS DVD的系统,更难得的是手上就有DTS音效注码的DVD,读者们必定会与笔者一样,迫不亟待地比较在DVD上的DTS与Dolby Digital音效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在「DTS Test Disc #2A」里面有不少影片都已经发行Dolby Digital音效版本的DVD Video软体了,在衡量测试片所收录片段的音效表现之後,最後笔者选定了《十万火急》与《接触未来》两段作为主要的比对素材。
在前一个段落已经比较过DTS DVD与DTS LD,其间的差异已经相当明显了,不过DTS DVD跟Dolby Digital DVD两者的较量,更是有著天地般的差别。其实,以专业电影院的规格来说,Dolby Digital在某些规格上还要赢过DTS,算是互有输赢的局面,但是一到了家用系统的软体当中,Dolby Digital却是处於绝对挨打的局面,主要的原因还是DTS的声音信号讯息量实在比Dolby Digital高出太多了:在LD时代,两者的数值是1411kbps比384kbps,DTS单位时间的讯息量足足是Dolby Digital的3.67倍;现在DVD Video上面的Dolby Digital信号位元率仍大部份维持在384kbps(有些提高到448kbps,未来最多可提高至640kbps),就算拿448kbps与目前DTS的1536kbps来比好了,DTS也几乎有3.43倍的优势。对於DTS与Dolby Digital这两种「破坏性压缩」(都必须舍弃一些资料)的音效模式而言,压缩的比例越低,就代表著所播放的声音信号资料量越丰富,自然在细节表现与声音的像真度都能够更上一层楼了。
(一)十万火急Daylight
《十万火急》的Dolby Digital 5.1音效版本DVD Video软体在五月下旬推出,正好赶上这次的测试比较,实际上,在「DTS Test Disc #2A」测试片所收录的电影片段中,还是以《十万火急》的片段整体效果最为理想,因此本片的Dolby Digital 5.1版本能够赶上测试是相当不错的。在测试片里所收录的片段大约有三分钟长(前面28秒是DTS的音效片头),对应於Dolby Digital 5.1版本DVD大约是从Chapter 7,2:51抢了珠宝的歹徒驾车冲入隧道横冲直撞酿成巨祸的片段,虽然只有短短三分钟,但是此段的音效可是十分精彩,是全片的精华所在,在猛烈爆炸的低频当中隐藏了极多丰富的细节与各种方向的音效移动,DTS竟然可以把这些复杂的音效内容清楚解析出来,确实不简单。(以下各图的时间标示以测试片时间为准)
00:29,抢劫珠宝的劫匪横冲直撞地将车子开进隧道中,所搭配的也是相当激昂的配乐,注意听配乐中鼓点的部份,DTS的鼓点起落相当清楚也显得很有劲道,但是Dolby Digital就显得模糊且力道变弱,显然DTS有著比较良好的动态表现。接著是由歹徒车内所听见的吵杂声、按喇叭声与车胎剧烈摩擦地面的摩擦声,由DTS换成Dolby Digital可以明显发现动态变小了、细节变少了。随後在约38秒的时候车子发生爆胎的状况,Dolby Digital只听到一声闷响,DTS的爆胎声就显得较有变化且真实。
00:51歹徒的车子在隧道里左撞右撞,突然飞起冲撞警卫的岗哨,此时车子由视听室的左前往右後飞,还伴随著很大的金属撞击声与玻璃碎裂声,在短短的一两秒钟之内,DTS能够更明确听见金属撞击与玻璃碎裂的细节与刺激感。在52秒时车子由後方冲撞前方中央处的化学原料卡车,第一声爆炸石破天惊地出现,在冲撞的速度感与爆炸声的描绘上,DTS都要比Dolby Digital来得更火爆直接。
00:56,以撞击点为中心,激烈的爆炸向隧道的两端扩散,56秒时镜头转到撞击点前面的位置,由於受撞击爆炸的卡车之前还有好几辆载著同样化学原料的卡车,第一声爆炸从视听室右前往左後扩散,到达左侧又引爆了前一辆卡车的化学原料产生另一波爆炸,DTS将这「两段式」的爆炸动态描绘得很清楚,Dolby Digital就有点分不出前後两次爆炸的爆炸点了。紧接著约58秒时镜头转到爆炸点的後方,此时爆炸的震波又变成从左前传到右後了,DTS不但把方向快速地转换,两个不同方向爆炸的移动路径也很清晰,Dolby Digital明显略逊一筹。
1:03,横梁掉下来压毁车子,DTS所描绘的撞击声并不单纯,除了车子结构被撞击之外,梁柱的断裂也有一些音效的变化,DTS可以将一瞬间的变化勾勒得更清楚,Dolby Digital的讯息量就没有这麽丰富了。
1:08,从中央远处火焰蔓延而来,火焰沿途向上冲,碰到隧道顶端又折而向下撞,火焰爆炸的低频震波一波一波由远而近向著观众移动,DTS在表现远近的变化以及火焰蔓延的动态上要强过Dolby Digital。
1:18,除了讯息量较丰富之外,暂态反应与动态的演出DTS确实强过Dolby Digital,另一方面,讯息量的增多使得声音密度也随之提升,像是这个火焰震波将通道里关著的门冲撞开来,冲撞的力道DTS显得要强劲一些。接著1分21秒左右有一个火焰往上冲的过程,在上空火焰冲出的形体感也是DTS较明确。
1:36,这是夫妻与女儿一家三口所乘坐的车子,在先前约1分29秒时火焰由後方往前冲带著猛烈的低频,而此时爆炸火焰则由左前往视听室右侧中央吹袭,在熊熊火焰的低频当中夹杂著车子玻璃的碎裂声,DTS可以感受到火焰更强烈的劲道,玻璃碎裂的声响也比Dolby Digital来得清楚,在强悍的低频中这些小细节很容易就被遮盖掉了,DTS由於讯息量较为丰富,大音量里的小细节并没有被割舍掉。
1:47,在囚车内少年看著逼近的火焰,此时火焰的声音来自後方,DTS在环绕声道的讯息量颇为丰富,可以明确感受到後方火焰及爆炸的逼近,至於Dolby Digital,声音的厚度差了一截,显得比较单薄,压迫感也随之降低。紧接著约1分51秒时,火焰由右前中央偏右处往後冲倒囚车,袭击而来的能量还是以DTS较饱满。
1:57,翻倒的囚车右侧与地面摩擦,车底面对著观众移动而来,此时中央偏左车底有几根栏杆断裂的铁管受到车子的推挤而彼此撞击,在很强的低频当中DTS仍然可以清楚听见这些撞击声,另外车子与地面的摩擦声也可以清楚听见,换成Dolby Digital时铁管撞击声还可隐约听见,囚车与地面的摩擦声就几乎完全听不见了。
2:17,先前约2分5秒时火焰由右侧往左侧移动,侵袭单身女子的座车,环绕声道有颇强的火焰声,DTS的讯息量确实比Dolby Digital丰富,以致得到更高的声音密度,可以更清楚感受到来自後方的包围能量。而在2分17秒时,火焰又转为右後往左前方席卷,环绕声道部份的能量感同样是DTS胜出。
2:22,由於爆炸的发生,隧道中间的一段毁损严重,此时在隧道的监控室里显示器一个个接连熄灭,同时也传来一阵阵的低频震动,整个屋子地动山摇,这一段的低频可不是「轰」的一声就停止了,而是有如海浪般有著一波波的波动,有关於此种低频的能量起伏DTS有著较明确的表达。接著在约2分25秒时隧道内的水管受到挤压而扭曲断裂,在断裂前水管受力有一些声响发出,Dolby Digital所听见的细节无法与DTS相提并论。
2:35,在约2分30秒的时候,火焰终於冲出隧道口,接著又引发了一连串的爆炸,这些爆炸在一瞬间有著各种不同方向的移动,在约2分35秒时镜头由隧道口上方俯视,火焰往上冲,此时爆炸的震波会由视听室前方往观众飞扑而来,就推挤的感觉而言,DTS的声音密度显然要比较好。
2:38,在接下来的半分钟之内,就是一连串的爆炸与火焰四窜,其间还穿插著隧道崩塌压毁车辆的片段,就爆炸而言,隧道外的爆炸与先前隧道内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火焰移动的劲道没有哪麽强,但是向上扩散的范围却比较大,在音效制作时制作人员有考虑到此点,DTS对於表达两者的差异作得比较好,爆炸的低频与隧道口崩塌的低频也可以明显区分出不同。至於在约2分58秒时,全部的爆炸都已经终结,此时剩下的是四周的火焰燃烧与呼救声,对於环境状况的描绘与火焰的方位及远近等,还是以讯息量较丰富的DTS占了上风。
(二)接触未来Contact
《接触未来》所收录的片段大约有4分18秒(最前面28秒还是DTS音效片头),就是电影一开头最前面的部份,一直到约一分钟的时候都还是寂静无声的,从1分3秒开始摇滚乐出现了,随著镜头逐渐拉离地球,经过火星、小行星群、木星、土星,一直到离开太阳系,各种声音的「年代」越来越古老,变成了电影及演说等,声音也越来越小,到了约三分钟左右一切又恢复寂静,约3分46秒的时候有很小星球由後方往前移动,且速度逐渐加快,约四分钟开始则出现女主角(小女孩)对著无线电的麦克风呼叫的声音。整体来说,这一个片段没有很激烈的移动与凝聚的包围感,不过讯息量较多的DTS还是占了一些优势,比较起来,DTS的声音可以听出来是较为清楚连贯的(Dolby Digital在不同声音的交接处听起来有些不太自然),高频的细节比较多,讲话的声音定位也更清楚,不同声音混在一起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分出彼此(Dolby Digital听起来略有混成一团的感觉),不同音乐或讲话的音量与动态起伏也较明显。另一方面,DTS有著形体较为明确的好处,尤其是出现在後方的声音也较明显清晰,连带使得声音由後往前的移动较为连贯,更能清楚感到其实这些声音是连贯起来逐渐远离的一条线。其实,会选择《接触未来》作为比较素材之一其实是相当有代表性的,因为不论是《阿波罗十三》或《十万火急》,电影在上映时都只有DTS音效的拷贝,转录成DVD Video的时候,DTS强过Dolby Digital似乎仍有些胜之不武的嫌疑,不过《接触未来》电影院上映的时候是Dolby Digital、DTS与SDDS三种音效格式都具备的,因此这场比试双方的立足点较为平等,也更有参考意义。
以目前这张「DTS Test Disc #2A」的收录片段与Dolby Digital音效DVD作比较,位元率高出三倍以上的DTS确实处处都占上风,我们现在彷佛又看到了两年前两雄相争的局面,两年前在硬体的配合度上面DTS几乎处处碰壁,造成DTS软体发行状况之惨可用「苟延残喘」来形容。在今日,DTS解码/处理器的数量增加了许多,硬体方面的困境获得一些解决,虽然现在许多DVD Video光碟机有相容性的问题,不过要是能够善用DVD Video多音轨的特性,如同笔者先前所说,在上市的DTS DVD软体上另外安排Dolby Digital 5.1音轨,如此一来现在市面上所有的DVD Video光碟机都至少可以播放其中的Dolby Digital 5.1音轨,这样子DTS DVD才不会重蹈两年前DTS LD软体的覆辙!
|
|